3月7日-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张勇所长(研究员)一行来渭南市调研小麦春季苗情。先后在渭南市农作物区域试验站、临渭区阳光利民专业合作社、临渭区、合阳县承担的全市小麦新品种大面积展示示范田开展实地调查。
在渭南市农作物区域试验站调研中,张勇仔细查看了区试站承担的小麦审定试验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品种展示园品种试验,对试验站苗情和试验设计、试验品种苗情表现、试验站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考察和点评。张勇肯定了当前试验站小麦试验种植和管理情况,认为试验品种苗情普遍较好,为试验工作开了个好头,希望试验管理人员加强春后田间栽培管理,做好调查记载,为试验报告积累原始科学数据。
在查看了试验站建设情况后,张勇指出,从区域试验站现有条件看,存在土地设计规划不合理、土地平整度不高、土壤肥力一般,距离高标准开展试验工作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张勇肯定了试验站蓄水灌溉系统建设工作,针对试验地偏盐碱现状,指出试验站采用蓄水滴灌可为完成试验任务打下好的基础。张勇指出,作为市级区域试验站,要承担更高水平的试验工作,一定要从试验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改良现有试验条件,从土地规划、土壤改良、排灌设施、人员素质上下功夫。张勇与市站领导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市站区域试验站合作开展品种试验示范工作进行了探讨,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在临渭区官底镇阳光利民合作社、合阳县路井镇北党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和坊镇王清芳种植家庭农场小麦新品种示范展示田调研时,张勇对渭南市大面积品种示范展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新品种示范展示推广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重要抓手,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发力。在田间调查中发现,部分小麦品种已有苗期茎基腐病、纹枯病发生,需要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张勇指出,当前是防治小麦春季病害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对生产危害较重的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防治,一定要抓早抓好开展化学防治,并指出化除最好采用自走式高杆喷雾形式,有利于提高药剂防治效果。在合阳县实地调研陕粮农万亩生产基地期间,张勇就小麦产业化发展情况与陕粮农集团、大禹节水集团进行了交流。(供稿:渭南市种子工作管理站)
责编:谷可
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