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清水秀的玉皇庙镇娘娘庙村,一座黄墙黛瓦的民宿掩映其中,民宿门前鱼塘泛着粼粼波光,这里便是杨本辉打造的“渔歌小筑”民宿。谁能想到三年前的杨本辉还是一名电力工人,而如今他已成为文旅领域的创业者,在家乡的土地上谱写了属于自己的创业诗篇,将“诗与远方”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跨界创业,勇毅转型
“以前自己包活干电工,虽然也能挣一点钱,但心里总想着得干点儿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回忆起投身民宿行业的初衷,41岁的杨本辉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2021年,留坝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留坝县“四个一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要动员农户参与房屋改造,助力乡村民宿建设。杨本辉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发展契机,毅然报名参与其中。“民宿建设过程中,政府不仅协助办理证照,还对接专业设计团队,给予贴息贷款、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这些帮助给了我很大的发展信心。”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杨本辉迅速行动,将自家老房改造为民宿,开启了跨界创业之旅。
深挖特色,融合发展
在“渔歌小筑”不远处,有一处占地600余平方米的生态鱼塘,草鱼、鲫鱼在池塘里游弋,这里不仅是乡村自然景观的生动展现,更是杨本辉探索“民宿+”融合发展模式的重要资源。“在筹备开办民宿之初,我对周边的市场进行了调研,发现具有特色主题的民宿更能吸引游客目光,我们民宿拥有鱼塘这一独特优势,就决定将目光聚焦在‘鱼’这一元素上,打造一家具有浓郁‘鱼文化’特色的民宿。”杨本辉介绍道。
“渔歌小筑”为游客提供垂钓服务,让游客在山水之间享受悠闲的垂钓时光。同时,为了让游客品尝到美味独特的鱼宴,杨本辉专程前往成都,学习烹鱼技艺。回到家乡后,他结合留坝当地特色食材和烹饪方法,创新推出特色烤鱼、肥肠鱼等招牌菜品。凭借着独特的风味和优质的服务,“渔歌小筑”不仅成为游客青睐的住宿之地,更成为品尝特色美食的热门打卡点。
多元探索,持续创新
民宿行业季节性波动明显,淡季时,“渔歌小筑”少了旺季的热闹喧嚣,然而,杨本辉并未消极等待,而是积极转变思路,深入挖掘周边资源潜力,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他将目光投向民宿周边闲置的土地和林地,利用淡季时间进行科学规划和整理,开展小菜园整治、林下种植中药材等项目。依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杨本辉决定在林下种植猪苓,今年,他收获猪苓1万斤,实现销售收入25万元,随后又新栽种2000斤,为民宿的多元化经营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玉皇庙镇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提出“小菜园”建设理念,杨本辉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对自家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进行精心规划和整理,他亲自安装篱笆栅栏,将小菜园围合起来,使其布局更加规整有序;精心挑选各类时令蔬菜种子进行种植,并悉心照料。如今,这片小菜园不仅满足了民宿日常蔬菜供应需求,降低了经营成本,还为入住游客提供了趣味盎然的蔬菜采摘体验,让游客在乡村生活中感受农事乐趣,同时也为民宿周边环境增添了一抹清新自然的绿色景观,提升了民宿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
自2024年9月运营以来,民宿累计接待游客1300余人次,实现净利润15万元,还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个,有效带动了当地居民增收致富。“政府搭建了这么好的创业平台,我们更要把握机会把‘流量’变成‘留量’,让游客带走优质的山货,留下对这片土地的美好记忆和眷恋之情。”杨本辉说。
从电力工人到民宿主理人,杨本辉完成了职业生涯的惊艳转型。他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努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他的创业经历,不仅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生活,也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秦岭深处激励更多人创新创业的生动范例。(供稿:留坝县玉皇庙镇)
责编:曾祥秋
编辑:李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