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修通后,三轮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运山货,巡察组真是帮咱们大忙了!”4月2日,旬阳市棕溪镇矾石村九组硬化路施工现场,村民王大爷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这个深藏在秦巴山区的“倒品字形”村落,因市委巡察组、审计组的及时介入,困扰了三个自然院落许久的“修路之争”终被成功化解。
大山深处的修路困局矾石村九组三面环山,向家院子、陈家院子、刘家院子呈品字形分布在海拔600余米的山坳间。2024年启动的“百姓打底子、政府盖面子”通村道路硬化工程,在群众自发捐资完成路基建设后突生变故—县级交通部门仅批复一条3.2公里的硬化指标,原本和睦的三个自然院子为争夺这“唯一通道”,从最初的协商演变成相互攻击,一度闹得不可开交。硬化路施工队的施工材料也只能从东山搬到西山,又从西山搬到南山,转了一圈都无法满足三个院子的愿望,被迫停工。“汛期来临之前如果不能够完成道路硬化施工,新修的路基肯定会被雨水损毁,那可咋办呀……”矾石村书记马兴良长叹一口气说道。
巡审组现场办公解民忧 立行立改破难题峰回路转时,云开见月明。3月27日,驻镇开展工作的市委第二巡察组、审计组在矾石村入户走访中了解到群众反映后,巡察组组长徐银迁、审计组组长杜仁双立即带领组员奔赴现场。在王家院子的石磨盘边,巡察组、审计组、棕溪镇党委书记屈轩,矾石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及村民代表围坐成圈。“路修不通,每年桦树林里的黄丝菌捡回来卖不出去,太可惜了”“硬化指标要公平,要么平分指标,要么都不修算了”“能不能再增加指标多修一段”“我们房后一百多亩地,种烤烟没麻达,路不通不方便,太可惜了”三个多小时的院坝会中,讨论不息、记录不止,群众的意见建议全被巡察组、审计组成员记录在册。
4月2日的专题研判会上,巡察组、审计组联合开出了“诊断书”:破除本位主义思想,树立系统思维,打破指标僵化分配,争取政策支持。镇村两级迅速制定“丫型三岔路”优化方案,将原有的3.2公里单线道路改变为丫型三岔路。巡察组、审计组同步启动“边查边改”程序,协调市交通部门现场复核。“百姓有需求,政府就要有回应,我们马上就办,追加硬化路指标4.2公里,帮助三个院落群众实现心愿!”在施工现场进行复核的市农村公路养护中心主任孙锋说道。民心路将通 百业将兴说了算,定了干。
现今,矾石九组硬化路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施工车辆来回穿梭,一派忙碌景象。“我是入村第一户,家对面的风景太漂亮,路通后,我这个院子开阔,准备开一个农家乐……”,村民赵刚眉飞色舞,脸上乐开了花。邻居陈仁全也补话道:“我现在年龄大了,今年不打算出门打工,路通后,我就能专心在家兴几十架香菇、木耳,带上县城卖个好价钱。”再过一个多月,7.4公里的硬化路将在矾石村九组的大山上被成功修通,村民们各自盘算着自己越来越红火小日子。“巡察、审计组既要当啄木鸟,更要当筑巢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真正实现巡出声威、察出实效、改出福祉,这才是巡审结合试点工作的深层价值。”市委巡察办主任向山地娓娓道来。(龚正峰)
责编:谷可
编辑:李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