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期待已久的相遇如期而至,黄龙县界头庙镇陆续迎来了新人,他们青春正好、逐梦基层,他们朝气蓬勃、憧憬未来为界头庙镇注入新的活力。
胡玉柱:初至基层:以初心赴新程
当公示名单上的名字与自己对上号时,心里像揣了颗刚剥壳的糖——甜得扎实,又带着点不敢相信的颤。直到拎着行李箱站在乡镇政府门口,才真真切切意识到:我成了一名基层公务员,要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了。
还没接手具体工作,这几天更像个“跟着学的小尾巴”。跟着办公室的前辈去开晨会,听大家把“村东头排水沟清淤”“低保户复核”“反诈宣传进农户”这些事一件件摆出来,才发现基层工作哪是什么“宏观叙事”,全是沾着泥土气的具体:是哪家老人的医保没续上,是哪片田的灌溉渠堵了,是要把政策条文拆成“大白话”讲到老乡听懂。
现在每天最期待的是傍晚的办公室。前辈们收拾东西时会随口聊几句:“明天去李大爷家看看”“后天得把宣传册再改改,图文并茂才好懂”。这些碎碎的话里,藏着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熟稔,也藏着我要学的“门道”——不是急着干出什么“大事”,而是先沉下心,把“谁需要帮”“该怎么帮”摸清楚。
还没真正上手具体工作,却已悄悄在心里存了份期待。期待第一次独立帮老乡解决问题时的雀跃,期待把政策讲明白后老乡点头的瞬间,期待自己也能像前辈们那样,被这片土地上的人认作“自家人”。
基层的路刚迈开第一步,行李箱还没完全打开,但心里的方向很亮。就从听明白每句话、记好每个需求开始,把初心揣在兜里,跟着脚下的泥土走,总会走出属于自己的脚印。
张楠:在责任与成长中锚定方向
从校园思维到职场思维,从对“公共服务”的模糊认知到亲身践行,入职公务员的这段时光,像是一场充满收获的“身份转型课”,让我在稳定与挑战、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逐渐读懂这份职业的重量。
初入岗位时,最先感受到的是“稳定感”带来的安心。规范的薪酬体系、清晰的职业保障,让我能更专注于工作本身,不必过度焦虑外部环境的波动。但这份安心很快被“责任感”取代——当第一次接手与民生相关的业务,我发现每一份文件、每一个数据都直接关联着他人的生活。公务员的工作不是“按流程办事”的机械重复,而是用专业为群众搭建“安心桥”,这份“被需要”的价值感,远比稳定更有分量。
工作节奏的适应,是另一段重要的成长。不同于学生时代的“任务式完成”,职场中的工作更强调“闭环思维”,逐渐褪去了浮躁,学会了合理规划、高效执行,也懂得了“责任面前无小事”的真谛。
人际关系与角色转变,同样让我收获良多。单位的前辈总会耐心指导我熟悉业务流程,从公文格式的规范到与群众沟通的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从最初跟着前辈学习的“新手”,到慢慢能独立处理部分业务,我不仅在能力上得到提升,更在心态上完成了从“学习者”到“践行者”的转变——不再是被动接受任务,而是主动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实、更贴近群众需求”。
回望这段入职时光,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更多的是细碎工作中的积累与沉淀。它让我明白,公务员这份职业,承载的是群众的期待,肩负的是公共的责任。未来,我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在岗位上踏实前行,以更专业的能力、更务实的态度,做好每一件小事,践行好“为人民服务”的使命。(胡玉柱 张楠)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