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实践

渭南市杜桥中学:展示青春风采 加快成长步伐

渭南市杜桥中学作为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坚持以“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办学理念。学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制定课程开发、建设、管理、评价制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五育”课程融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掘课程资源,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助力发展和谐、均衡、优质、持续的高品质教育。

陕西省作为第五批新高考综合改革地区,学有余力的高中生根据学科特长选择先修大学专业,是一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切实实践生涯规划的有效途径。赏读经典文学作品,梳理古诗发展脉络,更是一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接受古典文学洗礼的特色工作。6月23日,我校高一(16)班陈晋秦同学赴陕西师范大学参加“文学经典赏读大学先修课——唐宋经典文学赏读班”学习,并以优异成绩结业。陈晋秦同学的作业《经典赏读报告》被评选为优秀作业,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公众号上。

经典赏读报告

渭南市杜桥中学 陈晋秦

在这九节唐宋诗词经典赏读课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获益颇深,以下是我对所学课程做的一个简单报告。

第一节课:唐诗经典的形成与价值

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唐诗是以其情感价值、认识价值、思想价值成为经典的。唐朝是一个诗的王朝,唐诗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①唐朝诗人众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三教九流,皆有诗作传世。②艺术经典③时间穿透性强。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经历过时间的沉淀,如苏轼可谓杜甫的异代知音,写下了《书子美屏迹诗》;如《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片段“…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要学,我这⾥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律读⼀百⾸,细⼼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百⾸⽼杜的七⾔律,次再李青莲的七⾔绝句读⼀⼆百⾸。”其中王摩诘为王维,老杜为杜甫,李青莲为李太白。④空间的跨越行强。中国文学伟大经典穿越时光隧道,跨越地域限制,成为全世界,全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西方知道中国的李白杜甫就像中国知道西方的莎士比亚,2020年BBC豪华团队沿诗圣杜甫走过的路拍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⑴认识价值可以体现在:①时代精神的体现。唐代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思想多元,文化灿烂,中国历史的纠正时期,杜甫的《忆昔》用来警戒唐代宗和鼓舞代宗致力于安国兴邦恢复往日繁荣,好在唐代的文化兼容并包,可谓是唯一一个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氛围比较宽松大度的朝代。②士人形象的写照。诗仙——李白为道教;诗圣——杜甫为儒家思想;诗佛——王维为佛教③古都长安的缩影。是唐诗的创作中心,也是唐诗的传播中心,唐诗有诗书漫游科举的人生三部曲,漫游中心指长安名动京师之众多,唐代诗人奋斗的目标。

⑵情感价值体现在:①亲情与乡情。有农耕文明,乡土空间,家族血缘等等。②爱情与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锦瑟》中以如梦如幻衬托的刻骨铭心的爱情。

⑶思想价值体现在①以道自任的忧患意识上。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②刚正不阿的人格尊严上。李白蔑视权贵平交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高士《封丘作》“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③登高望远的理想精神上。是“夕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空零,“不知腐鼠成前卫,猜意鸳雏竟未修”的清高,“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阔达,无一不是对读者境界的提升与心灵的净化,其中诗情画意与高清远志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节课:传奇的经历与飘逸的诗风——诗仙李白及其诗歌

在本节课,我学习到了李白的生活时代,还有李白的人生轨迹,以及其诗歌创作和李白的人格魅力与文化精神。

李白生活在一个唐代国力空前强盛文化繁荣,又有各种矛盾的时代。他怀远大政治抱负,功名欲望与人生理想,以鲜明个性,想象与天才魄力将盛唐之音推上时代的最高峰。

他的人生轨迹分为

⑴在西域降生与蜀中成长

对李白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神奇的西域文化,美丽的巴山蜀水塑造了李白的文化人格。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自谓“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在《赠张相镐》中“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⑵出川漫游与酒稳安陆

李白在开元12年秋,为实现“奋其智能,原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远大政治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出川漫游求仕,他泛洞庭,登庐山,东游金陵扬州,西历云梦襄阳,不久,便在安陆定居,成婚后从此“酒稳安陆,蹉跎十年”

⑶再入长安侍诏翰林。

李白的魅力人格与文化精神。杜甫曾写过《赠李白》郑谷写过《读李白集》余光中写过《寻李白》。李白作为一个天才诗人,豪迈不桀洒脱不群,游侠刺客,隐士,道士他都做过。中国古典诗歌中固有的温和与克制在李白笔下变成了独具个性的舒展奔放。

第三节课:颠沛流离的人生与沉郁顿挫的诗风——走进诗圣杜甫

在本节课中,我了解到了杜甫生活的时代,以及他颠沛流离的人生与诗风的形成。

杜甫出生于盛极而衰的唐代。在他的一生中,工部员外郎是他做过品阶最高的官,所以称他为杜工部。他生活艰难,限于生活条件的战乱原因,自己删减调节了许多章节,最后形成了《杜工部集》。在宋人的眼中,杜甫的形象逐步变化,由文士变为史官,再变为忠臣,最后变为圣贤。

在他颠沛流离的一生中,分为四个阶段,

⑴读书漫游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书香世家,自幼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文化教育,追求政治,工业和诗歌理想,共同构成了杜甫的人生双轨

⑵困守长安

杜甫进京赶考被落榜,尝尽了人间的辛酸,清醒认识到政治的黑暗与民生的疾苦,沉郁顿挫的诗风形成期。

⑶安史之乱

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了,杜甫陷于动乱之中。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中原一带生灵涂炭,杜甫亦饱受战乱之苦。

⑷漂泊西南

杜甫此时远离北方的政治中心,生活上获得过短期的安定,诗艺锤炼达到更为精纯的境界,是杜诗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和风格上出现多样化。

第四节课:“诗史”与“集大成”:杜诗名篇赏读

本节课我学习了许多诗圣杜甫的作品。

《登高》写了秋日登高的所见与所思。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南宋的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分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句有八层意向。

《秋兴八首》(六)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对诗风并乱,而身滞他乡客中的愁感。

《狂夫》抒发了穷愁苦闷之情

《赠卫八处士》乱离时代一般人共有的沧桑变化之感与聚散无常之意情真意切。

《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三别(“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第五节课:群星璀璨的星空:唐五代诗词经典名篇赏读

本节课学到了:初唐诗歌:武则天《如意娘》;盛唐诗歌: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唐诗歌: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晚唐诗歌:李商隐《锦瑟》;唐五代词: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在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商隐的《锦瑟》。不仅是因为这首诗非常美,更是因为他经典。就像老师在课上讲的一句话“经典有无限的可阐释性”,这首诗被不同时代的人拿出来再次赏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解释,就像宋代刘攽说他晦涩难懂,元好问说这首诗无人做批注,像岑仲勉认为他与爱情无关,亦或者是钱钟书认为这就是一篇爱情诗歌……正是因为他是经典,所以他有无限的可能与阐述。

第六节课:宋代文化与宋代诗词

本节课学习了在宋代重文轻武这个背景下诗词的发展。

⑴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环境

宋王朝是在后周,恭帝年幼殿前,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的。所以导致了整个宋代的文化都是重文轻武,书院及科考制度完善,城市经济繁荣。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的文化在宋朝之时达到鼎盛时期;王国维先生说,宋朝的文化是前朝的汉唐和后朝的元明都不能及的;邓广铭先生也说过,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到达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空前绝后。由此可见,宋代文学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导致了宋代的文化非常之繁荣。

⑵唐宋文化与宋型文化

关于唐宋文化,傅乐成他作为佛斯年的侄子,曾这样评价:它说唐代是复杂而进取的,宋朝是单纯与收敛的。复杂而进取,是因为唐朝文化是多元的,他接受外来文化,有非常浓厚的异域风采。而单纯与收敛,是因为他是单一的,它立足于民族文化,他比较内敛,是因为他成熟了,不需要广泛的吸收外来文化了。

⑶宋代作家的群体风尚

正因为在宋代的背景与宋朝的文化之下,宋代作家的群体意识与使命感非常强。“与士大夫治天下”,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同时,宋代的作家不仅仅是文人这一个身份,他还有学者、官僚士大夫三位集一体。所以说非常有责任感与使命感。

⑷宋代诗词的总体特征

《全宋诗》诗歌27万余首,是《全唐诗》的5倍之多。

“唐诗以韵胜,美在情词;宋诗以意胜,美在气骨”这是唐宋诗词的特点。

⑸诗歌

骆宾王的《咏鹅》和黄庭坚的《牧童诗》都是在他们七岁时所写的。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两首诗的词风非常不一样,咏鹅表现出非常的童趣,色彩非常艳丽,而牧童诗则是有一种少年老成看破红尘的感觉。

关于本节课我有一个疑问,宋朝的士人家国情怀非常强,相对比与唐朝和魏晋南北朝以世家大族为主,宋朝的士人把个人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是否是因为那时候没有世家大族,不得不联系在一起呢?

第七节课:坎坷的身世与旷达的心态:苏轼的人生与文学

在本节课我了解到了苏轼的一生和他所做的诗。感叹于他坎坷身世的同时也佩服他豁达的心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父亲“为人聪明,辩智过人”二十七岁时才发奋读书,走科举求仕的道路“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母亲知书达理深明大义。培养了苏轼正直的品格。

他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

⑴读书成长与科举入仕

他二十岁时已“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年”,在中国科举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嘉佑二年正月科考,成为他的高光时刻。他也成功地凭借这次机会被欧阳修所赏识,欧阳修对苏轼也有提携之恩。同年程颢、张载、曾巩等等,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也高中。

⑵熙丰变法与黄州之贬

在王安石变法时,他接连上书反对新法,但无济于事,遂自请外任,后又历“乌台之案”。在此期间,虽然他的仕途频频遭贬,但是他在文学上的创造是鼎盛时期。

⑶元祐更化欲重回朝廷

缘分八年三月,哲宗即位。苏轼被召回朝廷授予重任,但他反对尽废新法与旧党有争议,遂再请外任。

⑷哲宗亲政与再贬

哲宗亲政后又启用新党,新党加重对旧党的惩罚。当徽宗即位时,被召回的途中去世。苏轼曾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的思想与人格

儒释道三教合一,融为一炉,能看到他积极进取的一面,又能感受到苏轼超然出世和宁静淡泊,执着与洒脱构成了苏轼个性的两级。

关于本节课,我有一个疑问。曾有这样一个说法:说苏辙在不停的做官捞哥哥苏轼,甚至做到了丞相的位置。那么他们兄弟俩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是否存在弟弟捞哥哥的行为?

第八节课:宋代文学的高峰:苏轼的诗与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讲述了强国抗敌,渴望报效祖国的感情

《与鲜于子骏书》写给朋友。它将传统表现男女相思,花间月下的柔情伤别之词扩展为抒发磊落襟怀人格个性的豪放。

《水调歌头》崔颢所写。是中秋词,也是亲情词,也是咏月之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排位宋词第一

《定风波》写了对待风雨的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感受颇深

第九节课:非凡的经历与多样的词风:辛弃疾及其词作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是历城人,他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

⑴在北方参加抗金起义时期

⑵南归初期20年宦海沉浮

这一时期,他从抗金志士变为失意文人。在南宋初期被剥夺兵权,转辗下僚。

⑶赋闲时期

被罢官22年先后退带湖和隐居漂。泉词人创作最旺盛的时期。

⑷暮年时期

被重新启用,期盼像廉颇东山再起,但重病在身,九月长辞。

辛弃疾出生在北方,起义南归,既有词人气质,又有豪侠之情,他的成就和地位是最高词人之一。在他创作的词里面,出现了全新的抒情主人公,先后有唐五代时红粉佳人,北宋时失意文士和南渡初年的苦闷志士。辛弃疾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又拓展出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创造出雄奇阔大的意境。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是这样评价他和苏轼的“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轼虽开创了豪放的词风,但它的基调是旷达的。而辛弃疾是豪放且悲壮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是他登高望远时所作,体现了英雄豪杰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心情的犹豫。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这是他优时感伤,表达了光阴的短暂《青玉案•元夕》上阕写了花灯的耀眼,下阕写了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中寻一位女子的景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对老朋友的几次抒发自己内心之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田园风光和黄沙岭的夜景

以上就是我九节课的学情报告,通过这些课程,我学习到了非常多的东西,可谓是满载而归。同时也对唐宋诗词背后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感谢陕师大给我这样一个接触到唐宋诗词和大学学习生活的机会,也同时感谢给我上课的魏景波教授和刘清清助教!谢谢各位!(供稿:渭南市杜桥中学)

责编:杜鹏飞

编辑:李欣阳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