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勉县创汉中水稻亩产历史新高——863.1公斤背后的丰收密码

10月9日,天刚放晴,勉县新街子镇杜寨村村民杜根友站在自家田埂上,满怀信心地盘算接下来的种植计划:这茬水稻收成好,接下来跟着县里推广的模式种油菜,明年的收成肯定差不了。

杜根友的信心,源自不久前刚完成的水稻产量测评——他家的这块稻田亩产高达863.1公斤,创下汉中水稻亩产历史新高。

丰收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密码?答案就写在杜寨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良种、良技、良法、良田”集成融合,共同绘就了这幅金灿灿的丰收画卷。

“以前种老品种,既怕刮风下雨,又担心病虫害。今年改种‘华浙优210’,稻秆粗壮、穗大米重,产量明显上来了!”杜根友欣喜地说。

他口中的“华浙优210”,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企业联合培育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具有抗倒伏、适应广、结实率高等突出特点,是近年来我市重点推广的“明星品种”。

据勉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技术员范小平介绍,为加快优新品种推广,该县通过建立百亩核心攻关田,让农户亲眼见证良种的增产效果。同时,由村合作社统一进行规划种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机械收割和订单收购,“五统一服务”有效消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863.1公斤的高产,并非靠天吃饭,其背后是“稻油轮作1253”(大米1000斤、菜油200斤、产值5000元、实现纯收入3000元)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扎实落实与现代农业技术的精准赋能。

“良法与良技的深度融合,为高产稳产上了‘双保险’。”范小平说,稻油轮作是汉中结合传统种植提炼的高效模式。油菜秸秆还田有效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减少了水稻种植的化肥投入;水旱轮作切断了病虫害循环链,改善了土壤结构。在此基础上,智慧播种育秧、科学田间管理、绿色防控以及“两增一控栽培技术”等良技的集成应用,将良种的增产潜力发挥到极致。

高产的背后离不开肥沃的土地。近年来,勉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通过秸秆还田等措施对土壤进行改良,并结合“稻油轮作”模式持续提升地力,曾经的“巴掌田”“补丁地”变成了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沃土。

“我们会以杜寨村‘稻油轮作1253’省级示范村创建为引领,逐步向周边平川乡镇推广。”勉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主任纪彦峰表示,围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勉县将聚焦优选品种、技术集成、模式攻关、订单农业、示范带动等关键环节,完善从耕、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到烘干、储存、销售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来源:汉中日报)

责编:曾祥秋

编辑:刘佳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