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脉深处,镇坪县牛头店镇的29.8万亩山林间,藏着基层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干部群众以党建为引领,以生态为根基,以产业为抓手,在大山深处干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党建引领是发展的“定盘星”
曾经,牛头店镇前进村是无主导产业的“空壳村”,村党支部喊出“党员带头闯,群众跟着上”的口号,老党员率先流转50亩土地试种玄参。镇坪县公安局结对帮扶送来5万余元种苗和肥料,农业专家手把手教学,当年亩产收益就突破3000元。如今的前进村,中药材种植达2400余亩,中蜂养殖1700余箱,村级年均发放劳务工资超30万元,30余户脱贫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成功获评县级“产业振兴红旗标兵村”。在红星村,镇坪县发改局八年帮扶不停步,党员干部与村民一起编制发展规划,走访150户农户共收集180条民意,让规划既接“天线”又连“地线”,最终让这个曾经无产业支撑、无发展方向的村子,跻身陕西省首批“千万工程”示范村名列。

生态保护是民生的“幸福基”
牛头店镇有96%的森林覆盖率,靠的是“镇级林长抓统筹、村级林长抓落实、网格护林员抓巡护”三级管理体系。62名生态护林员用“人防+技防”守护绿色宝库,截至目前,共精准清理枯死松木480株,2023年以来查处涉林案件5起,恢复林地32亩。红星村始终将生态保护放置村级发展首位,修建2公里污水管网和2000米生态堤,如今,3.7万亩天然林郁郁葱葱。国庆村村民饶天波在公益林下种黄连,“以前守着林子过穷日子,现在年收入翻了倍”。如今,全镇年均生态补偿超100万元,护林员岗位让脱贫群众端稳了“绿饭碗”,红星村“生态振兴红旗标兵村”的荣誉实至名归。

产业振兴是增收的“主引擎”
近年来,牛头店镇村逐步探索走出“生态+产业”新路子,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红星村借助浪河片区天然优势,经过多番尝试,最终发展中蜂养殖主导产业,对接企业搭建全产业链,红星村引进4家龙头企业,逐步发展林下黄连、葛根种植3000余亩,打造200余亩枇杷园。“浪河天赐”的招商落地更是促进中蜂养殖产业成形,公司配备建设养蜂基地,养殖数量达2500余箱,加工基地年订单超10万单,带动村级15余户蜂农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为30余户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户均增收5000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30万元。区域内3A级景区普安寨和国家级水晶湾康养基地,更是镇域内“森林康养+药旅融合”特色名片。

民生改善是工作的“落脚点”
牛头店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架起“连心桥”,常态化组织开展民生专题视察,主动走访入户群众,了解民情民意,今年以来,联络站累计接待群众200余人次,解决各类民生问题10余件。竹叶村村民反映排污问题,代表们便立即实地调研,及时反馈镇级,最终推动津陕项目落地,从源头解决污水直排难题。全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各村组实现路面硬化,村级公路户户到、村村通,厕所革命、垃圾收运全域覆盖,“脏乱差”变成了“田园诗”。
扎根基层,实干为要。镇坪县牛头店镇的基层工作者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希望,让党建红引领生态绿,让产业兴带动百姓富。如今的大巴山深处,产业旺了、村庄美了、群众笑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牛头店镇徐徐展开。(曹春玲)
责编:刘迪
编辑:王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