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临渭区桥南镇: “四方联盟”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在临渭区桥南镇,一场围绕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正在火热上演。近年来,临渭区以航天测控博物馆、天留山森林公园和天留村民俗为核心,大胆探索,创新建立“镇政府+企业+专业操盘+村集体”的“四方联盟”机制,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奏响了一曲激昂的乡村振兴“交响曲”。

近日,记者在天留村采访时,村民刘淑芳告诉记者,以前,她家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她家的小院被改造成特色民宿。每到旅游旺季,游客们纷至沓来,民宿常常供不应求,收入相当可观。不仅如此,刘淑芳还在自家院子种上了各种时令蔬菜,游客们可以采摘,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这又为她增加了一笔收入。

像刘淑芳这样通过文旅融合实现增收的例子在天留村比比皆是,而这背后,“四方联盟”机制功不可没。

创新联盟机制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四方联盟’对我们桥南镇而言,是创新与协作的结晶。”采访中,桥南镇党委书记张东锋说,联盟管理实行轮值主席制,月轮值、周碰面,轮值主席召集各方围坐在一起,在一次次的碰面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近期工作一一通报,意见建议纷纷收集,问题困难共同商讨。自联盟建立以来,解决了机制体制平台搭建、园区整体策划运行、天留山森林公园开园等20多个难题,各方积极性被充分激活。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桥南镇政府主导规划与协调,制定航天生态园景区的年度蓝图,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确保规划落地有声;企业则以丰富业态为己任,按时兑现村民务工收入与土地流转款,村集体也能享受10%保底分红;SMART专业操盘团队担当智慧大脑,助力文旅产品运营与农产品销售,培育本土人才;村集体用心守护乡村秩序,管理公共事务,监督经营行为,维护乡村和谐稳定。四方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犹如精密齿轮,驱动景区运营不断优化。”谈及“四方联盟”运营情况,桥南镇武装部部长崔鹏举这样说道。

为保障联盟高效运转,《渭南航天生态园“四方联盟”管理办法(试行)》应运而生,约束各方行为,确保合作稳定持久。采访中,天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汤晓林表示,村集体在“四方联盟”中起服务保障、资源整合的作用,在协调沟通方面发挥效能,带动村民发挥主人翁作用。“四方联盟”是乡村发展、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的“金钥匙”。

秉持生态理念 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子

近年来,临渭区桥南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拓展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康庄大道。在桥南镇这片土地上,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蓬勃发展。

“生态+种植”模式让绿色农业大放异彩。天留村目前拥有500亩野生板栗、300亩野生连翘、500亩樱桃园、200余亩花椒园、45亩无公害桃园,产值超千万元。自2023年起,油菜与向日葵交替盛开的100余亩花海,让农业生态种植种类日益丰富,生态与经济携手共舞,资源利用与保护和谐共生。

“生态+加工”模式为乡村产业注入新活力。天留村借“党建+村企合作”东风,率先开展“三变”改革,车轱辘山泉水厂拔地而起。村民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1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产值450万元。2023年底,村里为群众分红20.96万元。

“生态+旅游”模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以天留山森林公园为依托,山上打造窑洞民宿、特色小吃,山下打造天留郡、山水间、云端火锅、露营基地、庭院经济等旅游产业链。150余户庭院焕然一新,变身美食农家乐、烧烤吧、民宿等旅游服务新业态,63家休闲体验项目集美食、观光于一体,“一村一品,一户一景”成为现实,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乡村生活节、田园农耕文化节、花海摄影大赛、露营音乐派对等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天留“绿水青山”乡村旅游品牌越擦越亮,游客纷至沓来,乡村内生动力被充分激发,以农兴旅、以旅促农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

推进乡村治理 塑造乡村振兴新面貌

规划先行,方能引领发展。在全区率先完成《天留村实用性村庄规划(2021-2035)》编制,通盘考量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依托“一山两馆”,精心谋划布局“航天研学+文创会展+青少年自然教育+昆虫研学+旅居康养+山地运动”等乡村旅游品牌,为天留村的未来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

项目建设审慎推进,每个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营必经“四方联盟”集体审议通过。如今,草编博物馆、体能拓展训练基地等项目正吸引各方投资目光,招商引资工作如火如荼。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水电污水管网一体化处理分步实施,公共空间整治成效显著。3个蓄水池、4.8公里综合管网、2座日处理200吨的无害化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天留村污水处理率超90%,卫生改厕率达100%,太阳能路灯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这些“关键小事”的解决,让乡村建设更有温度。

后备力量储备充足,天留村“两委”干部队伍与党员队伍建设协同推进。归乡青年成为党员发展重点,在年轻党员中培育村干部后备力量,12个党员示范岗熠熠生辉。“1+1”和“1+N”导师帮带制度成效斐然,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人才成长为爱农业的“土专家”、懂技术的“田秀才”、善经营的“农创客”,为乡村振兴积蓄强大“势能”。2023年以来,天留村共培育相关人才60余人。

“四方联盟”机制,正以其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举措,在桥南镇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也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与期待。(来源:渭南日报 记者 李亚晓)

责编:李晓峰

编辑:刘佳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