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岚皋县官元镇:小小绿叶搅活了一方经济

清晨5点,鸡蛋梁还裹着棉团似的雾气,岚皋县官元镇陈耳村的刘德牡已经领着队伍、蹚着露水上山了。竹篓在茶公茶婆的腰间晃悠,惊起了草丛里的一群山雀。

IMG_256

“老刘,今天能采多少啊?”山道拐弯处,比老刘先一步上山的隔壁李老头扯着嗓子问。

“今天我请了4个帮工,咋说也能采30来斤鲜叶。昨天茶厂收60块一斤,多挣点是点!”刘德牡咧开嘴,黝黑的脸上褶子里都荡着笑。

海拔近千米的茶园里,露珠在茶芽尖上打颤,远看像是撒了一把碎钻。刘德牡的双手在茶枝间飞舞,拇指和食指沾满了绿液。“咱们这儿比山下冷,茶芽晚发了半个月。但你看这叶子,厚实、细腻、柔软。据专家说,晚熟的茶芽赛黄金,这个高山茶泡水喝可香了。更何况我们这儿还是富硒带,这可是稀罕东西哟!”他一边掐下一芽两叶仔细观赏,一边向请来帮忙采茶的陈大婶炫耀。

IMG_256

中午的太阳烘烤着头顶,王大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瞅了瞅鼓鼓囊囊的茶篓。沿着篓沿支棱出一圈绿芽,远看就像葵花在笑。“老刘,中午得整几个好菜呀,不吃好点,下午可没力气干活儿哦!”她的俏皮,引起了帮工们的一阵哄笑。忙碌了一上午,本来都略显疲态,这一笑,让大家又精神十足了。

IMG_256

昔日的鸡蛋梁,以高山造林誉满三秦;今天的官元镇,漫山的茶叶裹着山峦的的湿润、阳光的暖意和手指的温度,走向了五湖四海。从“靠天吃饭”到“硒”引天下,官元人用世代相传的勤勉和富硒产业结合,孕育了新的致富经。

小小绿芽搅活了一方经济,这大概就是深山里的生存智慧——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活成热气腾腾的好日子。(供稿:岚皋县官元镇)

 

责编:刘朋涛

编辑:李清风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