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黄龙县圪台乡:沃土生繁枝 乡野绽芳华

“以前去乡政府得翻两座山,现在党小组的牌子就挂在咱村口!”长村村民王巧玲站在长村党支部门口,指着墙上“党员包联户”公示栏感慨。她的比喻透着山乡特有的直白:圪台乡将222名党员干部编入5个党支部,20个党小组,形成“根系盘山”的服务网络,让政策落地比山风跑得更快。

IMG_256

根系盘山——红色经纬织就治理

在圪台乡,党组织的根系既能穿透岩石,也能缠绕温情。圪台村党支部书记孙志杰蹲在百亩连翘示范基地边上,用树枝在地上画图解释:“咱们乡的网格像连翘树根——纵向扎得深(乡-村-组-户四级贯通),横向铺得广(产业、民生、生态多网融合),根须交错处就是党员责任田。”

这里的智慧网格被赋予“山泉水”的灵性。通过“村民交流群”微信平台,村民发段语音就能“喊醒”干部。2024年初,拉义沟村民在在微信群里反映运输难题,乡政府全力协调,时日不长便建好了拉义沟慈安便民桥。“过去提意见像往深潭扔石子,现在给村干部一说,回音都带着连翘花香!”村民老李的话引得众人哄笑。

枝头挂金——生态产业结出“绿宝石”

若说组织建设是深埋地下的根系,生态产业便是枝头摇曳的果实。站在“田园苜渠”AAA级景区,乡长杜芳伟如数家珍:“环境整治是给土地‘刮骨疗伤’,生态产业则是让伤疤开出牡丹花。”

IMG_266

圪台乡的产业布局似藤缠树——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让“红绿金”三色交辉:红色党建引领,绿色生态筑基,金色产业富民。2024年,圪台乡依托马场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规划布局溪境园、露营基地、游客中心,成功创建“田园苜渠”AAA级景区,探索观光旅游、研学写生、康养度假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高山冷凉蔬菜产业实现由特色产业向高效优势产业转型,全年工厂化育苗1300万株,机械化栽植2600余亩,蔬菜累计种植面积突破4700余亩。

“谁能想到,过去地里没人要的苦苣菜,现在成了城里人抢着吃的‘养生宴’!”农家乐经营者王俊龙端着野菜盒子,笑声惊飞了院里的山雀。

花开满川——文明新风酿就“山蜜甜

文明乡风,是这棵古树最沁人的芬芳。走进圪台乡马场村,墙上的《苜渠好人榜》墨香犹存。古树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了乡亲们的“共享厨房”,大家正在忙碌着为村里的娃娃“过喜事”,正在看门口村规民约的张老汉打趣:“过去红白事比谁家炮仗响,现在比谁家娃当上‘文明星’!”

IMG_275

山乡的文明浸润如晨露润物:推行“最美庭院”、“好乡贤”、“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设立村民理事会,将“喜事简办、厚养薄葬”写入《村规民约》。2024年,全乡涌现出8户“最美庭院”,调解矛盾4起。“连吵架都文雅了——上次老李家拌嘴,引用的居然是《朱子家训》!”妇女主任严明芳笑着爆料。

叶脉成盾——平安网格筑起“护山屏”

平安建设,是这棵大树枝叶间最坚实的脉络。乡司法所所长李晓洁有套“护林经”:“法律宣传要像布谷鸟叫春,声声入耳;矛盾调解要像老中医把脉,找准症结;治安巡逻要像山鹰巡林,不留死角。”

“现在夜里听见狗叫,不是来贼,是乡综治维稳队在查大棚保温被!”蔬菜种植户李江的玩笑里透着安心。2024年,圪台乡充分发挥“五级联动”机制优势,组织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检查6次,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农机安全、防汛抗旱、道路交通等安全隐患排查,全年重大安全事故0起。这组数字如同老树年轮,镌刻着圪台乡的安宁。

IMG_284

当红色根系穿透板结的土层,当生态金果压弯岁月的枝头,当文明之花熏香古老的窑院,当平安叶脉网住流动的乡愁,这座黄龙深处的山乡,正以治理创新的年轮,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春天。(李智文 )

责编:马俊理

编辑:昂扬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