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南郑非遗焕彩,共赴乡村振兴新征程

4月6日,“山乡花开 秦巴有约”2025两岸新媒体乡村振兴采访直播活动,踏入了魅力四溢的汉中市南郑区,共同探寻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素有“藤编之乡”的美誉,藤编产业于此,恰似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不仅是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得力法宝”,更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杰出典范。

IMG_256

步入汉中藤编博物馆,仿若穿越历史长河,战国藤甲、清代藤箱静静矗立,虽无声息,却有力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岁月。而创新研发区内,悬浮藤椅犹如灵动的精灵,淋漓尽致地彰显出藤编技艺在新时代所蕴含的无限可能。近年来,南郑区全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为藤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2025年2月,汉中鑫豪藤编有限公司迁至黄官非遗小镇藤编产业园,打造出5000平方米的“汉中藤编研创中心”。公司总经理、“80后”非遗传承人邓飞飞,凭借着对藤编技艺的执着热爱与创新精神,让古老的藤编技艺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光芒。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周边7个村设立编织点,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为留守妇女创造了增收契机,使她们在农闲之时月均增收3000元。

IMG_257

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同样在藤编与文旅融合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该公司依托“汉中藤编”技艺,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模式,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借助黄官打造非遗小镇的契机,良顺匠心实业积极研发传统工艺产品,推出特色研学旅游课程,年接待量超16.8万人次,让更多人领略到藤编文化的独特魅力。

IMG_258

台湾自媒体人苏于庭参观后,难掩内心激动:“在台湾,对于这种编织技艺的印象,只是儿时记忆里爷爷奶奶家中的几把椅子。但来到南郑,这里藤编文创的创新程度着实令我大开眼界。藤编与各类文化IP的结合堪称精妙绝伦,每一个创意都独具匠心,让人看到传统文化在当下焕发出的全新活力。藤编技艺与国际品牌的合作,更彰显出一种广阔的全球视野,将藤编艺术推向世界舞台。这一切都让我深刻认识到大陆在非遗传承和创新方面的先进理念与卓越实践,相比之下,台湾在这方面确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南郑区的非遗魅力远不止于此。漫步南郑乡村,醇厚的黄酒香气萦绕鼻尖。黄官酒业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黄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迷人光芒。5000年的黄酒酿造技艺在此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先进的生产线与大量的陶坛储存,见证着其深厚底蕴与强大实力。“黄关”牌黄酒载誉颇丰,成功入选中国消费名品名单。企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规划建设“非遗黄酒小镇”,通过流转土地带动农户增收,并开展非遗研学活动传承文化,黄酒产业正从单一酿造向“文化+旅游+产业”多元发展转变,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独特亮色。

此次南郑之行,两岸媒体人亲眼见证了非遗在这片土地上的传承与创新,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蓬勃生机。(来源:群众新闻网)

责编:曾祥秋

编辑:韩婷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