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榆阳区鱼河镇高家洼村大力发展山地苹果产业,开启了“甜蜜事业”,实现从“靠天吃饭”到“向山要富”的转变,走出一条产业兴农、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盛夏时节,走进鱼河镇高家洼村新庄科组甜蜜家庭农场,漫山的果树郁郁葱葱,套着纸袋的果实挂满枝头。农场负责人张建仁正在果园里指导村民套袋后的注意事项和果园的管护工作。谁能想到,这片充满生机的果园,几年前还是无人问津的荒山。而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源于张建仁带领村民发展起来的“甜蜜事业”。
2015年,张建仁当选村主任后,经过多方考察,提出在村里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的构想。为了打消村民顾虑,他带头组织部分村民承包了300多亩荒山,推平坡地建成梯田,种上了苹果树,目前首批果树已成功挂果。
“ 如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对果园的道路进行硬化,彻底解决了我们在生产中运输难的问题,山地苹果全部采用滴灌技术,保证水源的充足,现在村里的人都能够自己管理经营好果园。”张建仁说。
2018年,张建仁成立了榆阳区甜蜜家庭农场,流转100多亩荒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通过错峰种植实现“四季有鲜果”。眼下正是桃和杏成熟的季节,采摘园内桃树、杏树缀满果实,阵阵香甜沁人心脾。张建仁夫妇穿梭在果园里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不一会就装满了筐,随后将采摘的果实装箱,贴上标签,准备销售。
“我们栽种了杏、桃、梨、玉皇、西梅、山楂等多种水果,可以保证每个季节都有新鲜的水果上市。”张建仁说。
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村民们纷纷加入果树种植行列。面对部分村民因不了解产业前景、担心技术难度和收益周期长而不支持,张建仁就垫付积蓄、贷款坚持,鼓励村民加入,免费教他们技术。在张建仁的带动下,目前新庄科组山地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200亩。
“在张建仁的带领下,我们新庄科组的村民开始发展果树产业,现在每家每户都有果树,人均能够达到5亩,今年将进入挂果期。我种植的60多亩长势特别好,对未来的发展特别有信心。”村民张秀仁说。
“今年是我们种植果树的第六年,苹果已经进入初期的挂果,预期每亩苹果树能够达到两千斤产量,相比种植传统的五谷杂粮收入能够翻几番。”
近年来,榆阳区通过“头雁”培育,切实壮大了农村“田教授”“土专家”等在内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有效发挥了联农带农、兴农富农作用,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有力动能。2022年,张建仁也成为一名榆阳“头雁”,他积极参加培育,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苹果品质,解决在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助力全村山地苹果产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作为一名‘头雁’,能够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我觉得很骄傲。下一步,我将和村民们共同搭建山地苹果防雹网,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建立山地苹果冷藏库和产品深加工基地,充分提升山地苹果的附加值,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我们榆阳绿色健康的山地苹果销售到全国各地,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供稿:榆阳区鱼河镇)
责编:曾祥秋
编辑: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