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黄龙县圪台乡:干部“作风实” 群众 “日子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黄龙县圪台乡始终锚定干部作风能力提升的核心目标,将实干精神转化为破解民生难题的具体行动,以“事事上心”的态度直面群众“急难愁盼”,用“件件落实”的担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从排污管网的“最后一米”到蜂蜜出山的“产销链路”,从育苗基地的“科技赋能”到田间地头的“增收答卷”,处处彰显着干部队伍“以干践学、以行增效”的作风转变,书写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时代答卷。

管网通渠,用“较劲”破解群众“心头堵”

“污水漫街流,雨天路难走”曾是圪台乡长村村民的“心头堵”,也是圪台乡干部记在心上的“民生清单”。“群众的‘表情包’就是作风的‘风向标’”乡党委、政府没有把“难”字挂在嘴边,而是带着“必须解决”的较真劲主动作为:班子成员带队多次实地摸排,对接住建、水利等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党员干部蹲点施工现场协调管线铺设,历时21天,6条巷道地下管网全线贯通,30余户群众彻底告别“污水围家”的窘境。

IMG_256

管网通了,干部们的“操心”没停。入汛前,针对砖庙梁村部分路段易堵的问题,乡党委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拉网式清淤,铁锹挖、手钳夹,一点点清除淤积物和枯枝败叶,彻底打通防汛排水“生命通道”。“干部把咱的小事当成大事办,这作风我们服气!”村民王冉的话,道出了对干部实干的认可。

蜜香出山,凭“闯劲”算好群众“增收账”

圪台乡的蜂蜜品质好,却藏在大山里“养在深闺人未识”,销路成了蜂农的“揪心事”。“不能让好东西烂在手里,更不能让群众的辛苦白费!”带着这股子闯劲,乡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积极扛起帮销责任:跑县城对接商超谈合作,找电商平台学直播带货,甚至带着样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为了让“增收账”更扎实,干部们还在产业链上持续发力,从规范蜂蜜包装到指导品质检测,全程跟踪服务。

IMG_256

蜜香飘出大山的背后,是圪台乡干部用“闯劲”打破思维定势、用“韧劲”破解市场壁垒,将作风能力的提升转化为群众口袋里的“真金白银”。蜂农江运祥算了笔账:“以前蜂蜜靠熟人买,一年最多卖100斤,现在通过干部联系的渠道,一年可以卖300多斤,收入翻了好几番!”

菜田成金,靠“实劲”筑牢群众“钱袋子”

“想种蔬菜缺技术,分散种植效益低”是圪台乡群众发展产业的普遍困惑。要让群众稳定增收,必须破解“小散弱”瓶颈,建强产业支撑的“四梁八柱”。

从“零散帮扶”到“系统施策”,作风能力体现在产业布局的“精准度”上:乡党委在马场村建起标准化育苗基地,组建15人的农事服务队,配备旋耕机、洒水车等42台(套)设备,并引进智能化育苗设备,有效提升育苗效率与品质,亩均种植成本下降42%,产能提升3.2倍。“以前自己育苗成活率不足60%,现在基地育的苗根壮苗肥,成活率超95%,还送苗上门,去年我光靠种菜收入就超30万元了!”种植户寇三说到。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作风能力体现在带动效应的“辐射力”上:乡党委邀请农技专家开展“田间课堂”、蔬菜全产业链培训7期,培育蔬菜产业新型职业农民142人。通过“党支部+公司+农户”联营模式,形成“支部引领、公司运营、农户参与”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4个村百余户群众种植大田蔬菜5000余亩。如今,菜田成了群众的“致富田,也切实将 “增收账” 算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 “幸福账”。

IMG_256

下一步,黄龙县圪台乡将始终锚定群众的急难愁盼,继续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韧劲深化作风能力建设,把民生清单变成“履职清单”,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优服务”为标尺,用“事事有回音”的担当、“件件有着落”的实干,让作风能力提升的成果,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杜欣莹)

责编:曾祥秋

编辑:雷娜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