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架豆采摘季。日前,在洋县谢村镇回龙村架豆种植基地,村民们穿梭在田垄间,动作娴熟地将鲜嫩的架豆收入篮中。村委会旁边的架豆烘干房旁,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将架豆整齐摆放在托盘上,等待送进烘干机中,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回龙村从几年前开始发展架豆种植产业,通过引进优良品种、邀请农业专家指导种植技术,架豆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较大提升。“现在全村架豆种植面积有200多亩,每亩能产鲜架豆1000多公斤,烘干后能卖出不错的价钱。光是这架豆产业,每年就能给村民带来户均近万元的收入。”村民张强说。
在洋县,像回龙村这样发展特色蔬菜带动村民致富的案例还有很多。距此十余公里的磨子桥镇罗坝村,芦笋就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芦笋富含氨基酸和硒元素,营养价值高,市场销路广阔。罗坝村地处洋县汉江过境段南岸,温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为芦笋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经村两委多次外出考察学习,2023年引进优质种苗,开启了芦笋种植之路。
“今年村里芦笋种植面积已拓展至100亩,每亩能采摘150多公斤。明年进入丰产期后,每亩产量预计可达500余公斤。”罗坝村驻村第一书记何宏说,“我们和西乡的一家企业合作,他们不仅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还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回收成品,年产值在20万元以上。村里修建的冷库,也为新鲜芦笋的储存保驾护航。”
随着芦笋产量逐年攀升,用工需求也日益增长。今年,基地已累计带动38户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在该县戚氏街道戚氏村也同样上演着特色蔬菜丰收图景。该村以前种植作物单一,去年引进了如皋黑塌菜,采取“企业+基地+电商”模式,种植300余亩,亩产500余公斤,按照市场价格每公斤3元,可实现产值40余万元。
从架豆到芦笋再到如皋黑塌菜,近年来,洋县以发展特色蔬菜产业为重要抓手,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去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0余万亩,蔬菜总产量超81万吨;今年,该县持续优化“菜篮子”产业布局,进一步丰富农产品供给,复种蔬菜23.6万亩,为保障市场供应和促进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来源:汉中日报)
责编:曾祥秋
编辑:刘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