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亩槐林叠翠流金,千年文脉生生不息。近年来,永寿县以“文化强县”为核心战略,锚定“槐乡永寿·常来长寿”特色品牌,以文化传承为根脉,以创新发展为引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让历史底蕴转化为发展动能,让生态优势升级为产业优势。

守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化传承是文旅融合的根基。永寿县历史文化展通过地域特色、精品文物、风云人物、历史照片、陶艺体验五大板块,清晰勾勒出从远古到明清的历史脉络,其中47件文物首次与观众见面,距今200多万年的丽牛骨化石更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文明积淀。文物“走出去”成为文化交流名片,2022年-2023年16件馆藏精品文物赴日参展引发全球2.5亿人次关注,2024年7件文物亮相广东省中山博物馆,2025年11件文物在福建省福建博物院、7件文物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博物馆展展出。
非遗传承在创新中焕发活力。监军战鼓的激昂、永寿剪纸的灵动、穿罗绣的精巧与唢呐的高亢交织成民俗交响,穿罗绣传承人带动300余名留守妇女参与创作,让指尖技艺成为增收利器。“永寿沙棘醋制作技艺非遗工坊”推出非遗传承人演示核心制作流程,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工艺价值与文化魅力,以体验式互动促进文化传承。同时,在“山南水北 咸阳很美”2025年咸阳文旅泰州专场推介会上,非遗文创集中亮相——“到泰州,泰周到”“泰永”苏超吉祥物、“永寿”图等非遗剪纸作品,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审美;指间花文创、永寿苹果等产品则融合非遗元素与地方物产,凭借独特魅力收获泰州市民广泛喜爱,有效扩大了永寿非遗的文化影响力。

创新:为文旅融合“赋新能”
以IP打造激活生态优势,是永寿文旅创新的核心路径。连续举办22届的槐花旅游文化消费季已成金字招牌,2025年,推出三大板块30余项特色活动。暑期策划11场次文旅促消费活动,同时,在双节期间,面向不同群体,策划了6大板块、22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并筹备参加2025咸阳湖龙舟赛。围绕“槐花IP”的生态与文化内核,构建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养休闲、农旅融合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体系,让IP从单一“节庆符号”转变为可感知、可体验的“生活方式”。推出虚拟数字人“槐花仙子”,上线“云上永寿”小程序,推动IP传播向“线上+线下”全域覆盖。
业态融合拓展消费场景。推出跟着电商逛永寿、金秋采摘槐乡行等活动,打造3条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自然景观、打破传统“一季游”局限,构建“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康养”的全季旅游格局。谋划“金穗映月华·丰收赞国庆”云集生态园采摘游玩8天乐相关活动。先后举办了“槐乡柿林·生态永寿”陕西·永寿山地越野赛,陕西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射箭联赛,陕西·永寿槐林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等赛事,实现“文旅+体育”跨界赋能。同时,推出羊肉泡馍、豆腐脑、油汤面、永寿饸饹、甑糕等特色小吃,开发有攀岩、玻璃栈桥、露营、采摘等娱乐项目,构建“全季节、全龄层、全要素”旅游生态。

共生:促产业发展“惠民生”
文旅融合的深度,最终体现在民生福祉的温度。永寿槐花香合作社构建“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带动上千户农户增收,“一粒麦子的丝路旅程”研学路线让旱塬手工面粉年年增收客观,农副产品通过主题礼盒变身“文化使者”,槐花蜜、手工挂面与非遗手工艺品组合销售,让农民在文化传承中分享发展红利。(撰稿‖张毅伟 图片‖王 阳)
责编:刘迪
编辑:刘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