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马蹄印·初履新——黄龙县崾崄乡马蹄掌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手记

九月的晨雾尚未散尽,马蹄掌村在薄纱后初醒。我踏过沾满露水的田埂,鞋尖轻叩着蜿蜒的柏油路,山风带着初秋的微凉,拂过层层叠叠的苞米田,酝酿着沉甸甸的金黄。站在村口的长亭下,拾起一片坠落的黄叶,掌心的脉络如同脚下这片土地无声地延伸。驻村的日子,就从这浸润着泥土与露水气息的清晨,悄然翻开了新一页。

IMG_256

晨曦初照:交接的序曲

驻村伊始,我与老第一书记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工作交接,老第一书记如一本厚重的村志,细致地摊开各项工作:从“三会一课”到村务档案,从脱贫成果到未来规划,每一页都浸透着汗水与智慧。我们促膝长谈,他娓娓道来村子近几年的发展变迁,那些尘封的数据瞬间鲜活起来——村民人均收入、基础设施短板、各类村民现状,一一在我心中生根。交接中,他递过一沓泛黄的笔记,叮嘱道:“马蹄掌的根在土地,心在乡亲。”那一刻,我感受到传承的力量,如晨曦初照,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标。这份序曲,不仅交接了职责,更传递了使命的接力棒,让我在纷繁事务中站稳脚跟,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石。

IMG_256乡音如歌:村情的对话

交接余温未散,我便与村“两委”围坐一堂,全面掌握村情民意基本情况。黑支书指着地图,勾勒出马蹄掌的轮廓:村落依山而建,田地层叠,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但潜力在生态旅游。我们深入交谈产业发展之路——如何盘活闲置集体经济,引进特色种植;如何挖掘非遗文化,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村干部们畅所欲言,像唱响一首田园交响曲:有人提议发展大棚蔬菜,有人呼吁加强直播带货。我用心记录,时而插话引导,确保讨论扎根实际。这场对话,不仅是信息的碰撞,更是情感的融合。乡音中,我读懂了村民的期盼——产业兴旺方能振兴乡村。

IMG_256田野行踪:脚步的印记

蓝图既成,我便迈开双腿,走进田野深处,留下坚实的脚印。走村入户是必修课,我挨家敲门,与乡亲围坐在一起交谈。在刘玉荣大娘家,她诉说着身体病情的无奈;在张寿青大爷家,他展示着门口辛勤种植的蔬菜,眼中闪烁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每一户都是生动的课堂,我倾听疾苦,记录需求,承诺助力。接着,跑图斑的任务接踵而至:我与驻村队员一行,手持设备,跋涉山间,核查土地图斑,确保每一块耕地、林地精准入档。汗水浸透衣衫,脚步丈量着村界的每一寸土地。在陡峭的坡地上,我与队员合力标记标点,笑声在山谷回荡。这些行踪,不仅是工作的足迹,更是心与心的贴近。田野告诉我,振兴不在纸上,而在脚下——马蹄掌的脉搏,正随我的步伐跳动。

IMG_256 驻村的日子虽短,却如一场丰盈的旅程。马蹄掌村教会我,第一书记的使命是桥梁,连接政策与民生。初到时的陌生已化作深情,交接的序曲、乡音的对话、田野的行踪,共同谱写了我的驻村序章。未来,我将扎根于此,以实干浇灌希望,让马蹄掌的春天绽放新绿。待到秋收时节,愿这方土地回响着丰收的欢歌——因为,这里不仅是组织选派我的岗位,更是我人生的第二个故乡。(王 超)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