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鸡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2病区团队单日成功开展两例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手术,实现了房颤治疗的精准定位与安全消融的双赢,术后3天,两名患者均已康复出院。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脉冲电场消融技术正式应用于该院乃至全市房颤导管治疗新领域,同时这也是该院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中的又一重大突破。手术也得到了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洪涛教授的技术指导。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我国房颤患者每年住院率是非房颤患者的2倍,全因死亡率比普通人高2倍。房颤不仅会导致患者心悸、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还大大增加了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传统的房颤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局限。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有限,且需要长期服用,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经济负担;而传统射频消融技术,手术时间长,并发症风险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
今年75岁的刘大爷(化名),被间断心悸、胸闷不适折磨9月有余,选择来到宝鸡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2病区就诊,被诊断为心律失常,房颤。69岁的张奶奶(化名),3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伴后背疼痛,前往当地诊所就诊后,服用“速效救心丸”后症状减轻;2月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就诊于当地医院,8天前自觉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便来到我院寻求帮助,在进行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心房颤动。
针对这两名患者,我院心血管内科2病区组织科室段朝龙主任医师、王音副主任医师、荣鹏副主任医师、史伟东副主任医师等多位医生展开病例大讨论,最终决定为两人实施更安全、更高效的房颤脉冲消融术(PFA)。
患者一刘大爷
术前心电图提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
患者术中为局麻状态。在磁定位三维导航下构建左房模型并同步进行高密度基质标测,随后顺利完成双侧肺静脉隔离。术者及患者体验良好,全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恢复窦性心率,复查动态心电图未见房颤再发,术前存在的频发房性早搏消失。
患者一术前使用Pulstamper环形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进行左房建模
建模完成后使用Pulstamper环形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行CPVI术
患者二张奶奶
术前心电图提示:房颤
患者术中为局麻状态。在磁定位三维导航下构建左房模型并同步进行高密度基质标测后顺利并高效的完成双侧肺静脉隔离。整个手术过程,张奶奶表示,感觉就是浅浅睡了一觉,没有胸闷胸痛不适。“原来担心要‘烧’心脏,结果一点不疼,”她术后回忆。脉冲消融手术的微创特性,让“舒适医疗”照进现实。术前那些恼人的心慌、胸闷症状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
术前使用Pulstamper环形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进行左房建模
建模完成后使用Pulstamper环形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行CPVI术
延伸阅读:
脉冲消融是目前国际上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消融的最新技术,通过瞬时的高电压脉冲电场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有效地阻断异常激动,从而恢复心脏正常心律。与传统的射频消融或冷冻球囊消融相比,脉冲电场消融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消融效率更高。同时脉冲消融具有组织选择性,不损伤食管、膈神经等重要周边组织,降低手术风险,对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均有显著疗效,术后恢复快,2、3天即可出院。
此次房颤脉冲消融手术的成功开展,是该院首次开展房颤脉冲消融手术,充分彰显了宝鸡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房颤治疗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创新精神。标志着该院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迈入国内前沿技术行列,为本地区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精准的微创治疗选择。(供稿:宝鸡中医医院)
责编:赵鹏
编辑:汪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