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创优微视

何吉贵:扎根故土践初心 助人点滴见丹心

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平利县洛河镇洛河街村的老教师何吉贵,退休之后并未悠闲度日。相反的,他义无反顾地选择扎根故土、回报桑梓,用数年如一日的坚守,生动演绎了“离岗不离志”的担当。

笔墨传递,文化薪火暖家乡

年近古稀的何吉贵老师,自年轻时就爱好书法,潜心自学二十余载,其一手好字在当地广受赞誉。2023年起,洛河街社区为了丰富“暑期小课堂”教学内容,邀请他担任“书法兴趣班”教师。每逢社区有需求、孩子们盼着学书法时,何吉贵总会放下手头事应允下来,至今已任教三次。

做了四十二年教师的何吉贵深知,教书育人只有寓教于乐,才能让知识浸润孩子们的心。每年暑期小课堂开班之初,他并不急于讲解技法,而是借助一个个由汉字衍生出的小故事,让年龄跨度近十岁的孩子们都能在书法课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比如在教写“山”字时,他会指着笔画慢悠悠讲:“来,大家看看窗外,咱们洛河周边的群山是不是和这竖折、竖弯长得一模一样?”孩子们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到教学上,他又接着说:“中间这一竖要写得最直、最长,就像做人要立得住‘脊梁’,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得有自己的原则和骨气,就像大山一样挺拔。”

课堂上,他用笔墨教孩子们读懂汉字中的做人道理;新春前夕,他又以一副副春联为媒介,把课堂里的文化温度变成居民手中的新年祝福。每逢腊月二十七日前后,洛河街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总能看到何吉贵忙碌的身影——这里是他每年义写春联的固定阵地。往往天还没亮,他就带着笔墨纸砚提前赶到义写春联现场,“一元复始呈兴旺,万象更新谱华章”“年年顺景开鸿运,岁岁平安发大财”……一副副春联不仅字迹洒脱俊逸,更饱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聚力解忧,满腔真情建家乡

在洛河镇推行“一类一员一清单”党员精准分类管理机制的实践中,何吉贵作为退休教师被纳入“无职党员”管理范畴,洛河街社区党支部“一对一”地结对指导各类党员定岗定责、承诺践诺,他了解到清单中“传承优良作风、参与社区治理”的任务后便主动扛起老党员的责任担当,积极配合“社区微治理”。

洛河街社区每月定期召开的党员大会、居民代表会、业主委员会会议,总能看到他忙前忙后的身影。每每参会前,他都会提前到统建楼和居民唠家常询民意,“最近水压够不够”“楼道灯亮不亮”,得到的每一条意见都被详细记录在随身笔记本上,只要是影响居民生活的事,再小也会被他慎重对待并在会议上认真反馈。

如果说参与议事是何吉贵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那么调解矛盾、入户宣传,则是他为邻里和谐“保驾护航”的实际行动。心结还需用心“解”,过去几年里,何吉贵累计参与调解邻里矛盾、家庭纠纷60余起,坚持入户宣传累计超过200人次。他把政策文件编成顺口溜,挨家挨户给居民讲解;遇到不识字的老人,他就坐在院子里,把宣传页一句一句读给老人听;看到年轻人在家,他就聊“反诈知识”“环境治理”,提醒大家注意生活细节。

余热发光,一片丹心献家乡

一切的起点,皆源于何吉贵对故土的深厚眷恋以及“想为家乡多做点事”的朴素心愿。退休前,他在三尺讲台耕耘数十载,见证了洛河街从泥泞小路变成平整街道,从零散民居变成规整社区,心中早已将这片土地视作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退休后,何吉贵发现社区治理中偶尔存在居民诉求难反馈的情况,由此萌生了“用自己的经验帮社区补补短板”的想法——这便是他投身社区治理的最初契机,一份源于党员身份的责任感,一份发挥余热的初心。从免费教学到义写春联,从建言献策到调解纠纷,何吉贵用脚步丈量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帮助每一位居民。他从最初的朴素心愿出发,把对故土的热爱转化为一件件为民办实事的行动。

现如今,何吉贵又成了社区广场上忙碌的“健身教练”——为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让街坊邻里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他特意报名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八段锦集中教学。掌握身法后,他把社区广场当作“新课堂”,每天清晨准时带着音乐播放器到场,热情招呼邀请往来的街坊参加锻炼,耐心教授一招一式。

“咱们土生土长在这里,知道街坊邻居最需要啥,‘我的家乡我建设’不是口号,得实实在在帮大家解决问题,才对得起这份家乡情。”他是这样说的,也在数年如一日地践行着。(何佳霓)

责编:刘迪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