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霜降节气,气温骤降,秦岭山间漫山的树木褪去了浓绿,换上了或橙红或者金黄的盛装。然而凤县平木镇寺河村的供港蔬菜基地大棚里确是一片火热场景,常年在基地里务工的十几名村民正忙着栽植今年的第三茬蔬菜-意大利生菜,她们三五一伙,分工明确,或施肥、或铺膜、或栽苗,谈笑间诉说着今年的丰收成果。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一行行刚刚栽植的“意大利生菜”在经过基地里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的“滋润”以后慢慢换过苗头,棚内绿意葱茏、生机勃勃。

今年以来,凤县平木镇将“农业提质增效 产业提档升级”作为发展蔬菜产业和助农增收的有效举措,通过推行多茬轮作的种植模式书写着土地增产、农民增收的故事。第一茬意大利生菜四月份上市以后销往西安、宝鸡等地,走进社区、广场,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第二茬圣女果、朝天椒、小乳瓜等时令蔬菜走进西安“欣桥市场”、河南郑州等地;目前已完成今年第三茬20余万余苗意大利生菜的栽植,预计元旦前后上市,可为村集体创收30余万元,全年可完成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长期在基地务工的农户年增收8000余元。

“意大利生菜生长快、口感好,市场上特别受欢迎,我们这茬菜能赶上元旦前后上市,正是冬季叶菜销售的黄金时段,销路不愁,还能卖上好价钱,眼前这茬生菜上市以后我们计划销往四川绵阳、西安、以及宝鸡和凤县的生鲜超市,让凤县人也能吃上平木的冬季高山冷凉蔬菜”寺河村村支部书记李小勇说到。

这正是凤县平木镇以多茬轮作模式为核心,探索出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更通过集体经济的平台将高山冷凉蔬菜发展的效益精准浸入到村集体和村民。如今,这片充满希望的绿色不仅是“意大利生菜”带来的视觉色彩,更是寺河村民共同富裕的底色。小小的生菜,也将继续成长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在平木镇寺河村落地开花。(王宗伟、刘奎乐)
责编:刘迪
编辑:刘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