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干部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奋进力量,略阳县黑河镇举办以“赓续红色血脉 砥砺青春担当”为主题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青年主题征文比赛,现将本次比赛中部分征文优秀作品予以展示。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以青春之我筑基层之基(党群服务中心干部:罗双雪)
2025年,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站在基层工作一线,作为年轻干部,重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不仅是对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初心使命的深刻叩问,对时代责任的坚定担当。从历史烽烟中汲取力量,在乡村田野上践行使命,才能真正读懂“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深层内涵,让红色基因在基层沃土中生根发芽。
铭记历史:从抗战精神中筑牢政治忠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胜利。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论持久战》的科学战略,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凝聚起“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磅礴力量。这段历史深刻昭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核心力量,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我们是党在基层的“毛细血管”,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在日常工作中,从政策的宣传解读,到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应急任务的冲锋在前;从矛盾纠纷的调解化解,到民生实事的督办落实,每一项工作都考验着我们的政治忠诚。在泥泞的田埂上,在日常小事中,我真切体会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像抗战先烈守护家国一样,用行动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铭记历史,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基层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治自觉,当好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党的旗帜在乡镇一线高高飘扬。
缅怀先烈:从英雄事迹中厚植为民情怀。“英雄者,国之干。”抗日战争中,无数先烈用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从杨靖宇“胃里只有棉絮和树皮,依然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就义;从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纵身跳崖”的壮烈,到无数无名战士“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奉献,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的脊梁,用牺牲精神铸就了永恒的丰碑。这些英雄事迹不是遥远的历史符号,而是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精神养分,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必须倍加珍惜。基层工作直面群众,是最贴近民生的“战场”,先烈们的为民情怀,正是我们工作的精神坐标。缅怀先烈,就是要把他们“心中装着人民”的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解决民忧,让先烈们用生命守护的“人民幸福”在乡镇落地生根。
开创未来:从历史教训中凝聚奋进力量“鉴往事,知来者。”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和平需要捍卫。80年前,中国因积贫积弱遭遇列强侵略,无数家庭流离失所;80年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基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土路变水泥路、危房变安居房,到医保社保全覆盖、乡村产业蓬勃发展,这些变化印证着“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和平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守护、去建设。在基层工作中,“珍爱和平”体现在对发展机遇的把握,对风险挑战的防范。珍爱和平,就是要珍惜当下的发展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乡镇这片土地上深耕细作,用发展的成果守护和平,让群众在安稳的生活中享受幸福。
砥砺前行:以青春担当书写基层答卷“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80年前,无数青年投身抗日洪流,用青春捍卫家国;今天,新时代的基层年轻干部,肩负着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要以先烈为榜样,用青春和汗水开创乡村发展的美好未来。基层工作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从具体工作抓起,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在日常工作中面对村民不理解以及态度消极。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借鉴抗战时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方法,挨家挨户走访,耐心讲解政策的好处,同时,我们根据村民的需求,合理规划布局,让村民参与自治,提高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经过不懈努力,村民们主动参与工作中来。开创未来,就是要在工作中敢于担当、善于作为,遇到问题不退缩,面对困难不逃避,用创新的思路解决问题,用务实的作风推动工作。
80年风雨兼程,80年沧桑巨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意义、先烈的价值、和平的珍贵、未来的责任。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我们要把“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誓言融入血脉、化为行动,以忠诚之心践行党的宗旨,以为民之情服务群众,以奋进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在基层的沃土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答卷!
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在乡土沃野上书写新篇(振兴办干部:王璐)
行走在乡野的田埂上,指尖划过沉甸甸的麦穗,耳边是夏虫的鸣唱与农民的欢笑。这片土地宁静而丰饶,仿佛战争从未惊扰过它的酣梦。然而,当我俯身捧起一抔黄土,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深沉回响——八十年前,正是这同一片土地,可能经历过烽火连天,浸染过英雄的鲜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愈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而我们今天在田间地头的工作,正是对“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主题最具体、最生动的实践。
铭记历史,是理解脚下的土地从何而来。先烈们的伟大,不仅在于战场上的冲锋陷阵,也在于他们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一个独立、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国家。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难以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我们可以将缅怀先烈的哀思与敬意,转化为服务当下每一位农民、建设好脚下这片乡村的实际行动。当我们帮助农户解决病虫害难题,实现增产增收时;当我们引进新项目,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时;当我们推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时,我们正是在践行先烈们“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每一次成功的产业帮扶,每一次看到农民脸上洋溢的笑容,都是对长眠于地下的英灵最好的告慰。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日和平建设的可能,而我们的奋斗,则让这份和平充满了繁荣发展的实在内容。
珍爱和平,是守护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和平,之于世界,是远离战火硝烟;之于我们乡镇,是田野里的岁月静好,是村落中的和谐安宁,是家家户户为美好生活而踏实奋斗的日常。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需要我们去珍爱、去守护。我的体会是,守护和平并非一句空话,它体现在我们发展农业产业、促进乡村稳定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一个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必然是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乡村。我们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农村的社会基石越来越稳固。这份扎根于泥土的繁荣与安定,是国家和平大局最广泛的微观基础。我们深知,只有民生持续改善,社会长治久安,和平的阳光才能永远普照我们挚爱的家园。
开创未来,是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历史由先辈书写,未来由我们开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基层工作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使命。开创未来,意味着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勇于创新,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我们要积极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智慧农业、绿色农业;要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附加值;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强盛、更美好的乡村,从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基层力量。这正如八十年前,无数先烈为民族未来而战一样,今天我们是在新的“战场”上——乡村振兴的战场——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一种历史的接力,也是一种开创未来的担当。
八十载光阴荏苒,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历史的启示永恒。于我而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十六个字,已深深融入我每日行走田埂、服务乡亲的基层工作之中。它让我更加懂得脚下土地的分量,更加明晰肩上责任的重大。我将继续扎根基层,倾情服务三农,用汗水浇灌丰收的希望,用实干守护乡村的和平与繁荣,以此告慰历史,致敬先烈,拥抱未来。我相信,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我们每一个人的平凡努力,终将汇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书写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
铭记历史担使命,精筹理财铸忠诚(财政所干部:杨莹)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我有幸通过直播见证了这一庄严时刻。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同时,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时代的财务工作不仅是数字的精准计算与资金的规范管理,更是传承抗战精神、守护和平发展的神圣使命。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铭记历史,以抗战精神筑牢信仰之基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不仅是一场对历史的致敬,更是一堂直击灵魂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当看到抗战老英雄胸前的勋章与坚毅的眼神,当听到“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呐喊响彻天安门广场,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作为财务工作者,我们虽无需直面硝烟战火,但肩负着守护国家经济命脉、服务社会发展的重任。这份责任,同样需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需要“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毅力,更需要“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忠诚与坚守。
立足岗位,以严谨作风践行使命担当
财务工作的核心是“精准”与“规范”,这恰与阅兵仪式中“分秒不差的步伐、毫厘不差的标准”高度契合。抗战精神启示我们:唯有以极致的严谨与专业,才能筑牢财政防线,守护人民利益。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以“零误差”为目标,严格审核每一笔账目,确保资金合规使用;在预算编制中,深入调研需求,科学配置资源,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在风险防控中,筑牢“防火墙”,守护资金安全。“和平需要实力捍卫”,而财务工作者的“实力”,正是体现在对每一分财政资金的精打细算与高效管理中。
传承精神,以创新进取开拓工作新局
抗战胜利的历史告诉我们:唯有敢于创新、勇于突破,才能打破困局,赢得胜利。新时代的财务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我积极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财务系统智能化升级,提升工作效率与精准度;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优化流程,精简手续,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政策执行中,既坚守原则底线,又灵活应对新情况、新挑战。这种“在坚守中创新,在传承中突破”的理念,正是对抗战精神中“血战到底、百折不挠”的当代诠释。
团结协作,以大局意识凝聚奋进力量
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伟大成果。在财务工作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无论是年度预算编制中的跨部门沟通,还是重大项目的资金统筹,都需要与同事紧密配合、共克难关。我始终秉持“全局一盘棋”的理念,主动协调、共享信息,在合作中凝聚共识,在协作中提升效能。这种“团结奋进、同舟共济”的精神,正是抗战精神在新时代财政工作中的生动实践。
面向未来,以奋斗之志守护和平发展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财务工作者不仅是经济秩序的维护者,更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面对新征程中的机遇与挑战,我将以抗战精神为指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一是坚守初心,始终将“为国理财、为民服务”作为行动准则;二是提升本领,紧跟政策前沿,精进专业能力;三是勇担重任,在攻坚克难中彰显担当;四是心怀大局,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蓝图。唯有如此,方能不负先烈遗志,不负时代使命。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抗战精神的光芒永不褪色。作为新时代的财务工作者,我们将以此次纪念活动为新的起点,将历史的启示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将缅怀先烈的深情转化为实干担当的激情。在平凡的岗位上,以精筹之智、严谨之风、创新之勇、协作之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财政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肩,传承抗战精神,接续奋斗,共同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周诗尧)
责编:李凯琴
编辑:王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