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创优微视

略阳县黑河镇:坚守初心志 践行使命行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干部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奋进力量,略阳县黑河镇举办以“赓续红色血脉 砥砺青春担当”为主题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青年主题征文比赛,现将本次比赛中部分征文优秀作品予以展示。

以青春践初心:一名包村干部的使命答卷(党群服务中心干部、包村干部:哈尔罕)

站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先辈们用热血诠释“跟党走”的坚定信仰;立足当下,我作为一名年轻包村干部,在大黄院村这片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3.5公里硬化通组路的坚实路基里、从6000㎡桑园的葱茏绿意中,深刻读懂“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是口号,而是扎根乡土解民忧、谋发展的每一次实干。

“党让咱干的,就是群众盼的。”初到大黄院村,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带着我走遍5个村民小组,272户村民的期盼与难题,成了我扎根基层的“第一课”。田坝组村民抱怨“雨天两脚泥”,白果树组老人看病要走3公里山路,岩房山上闲置旧房破败不堪——这些场景让我明白,干部的“使命”,就是把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的实惠。

跟着党学,筑牢服务根基。我跟着支部学“三会一课”,用智慧党建平台学政策理论,在党纪学习教育中校准方向。为帮70岁高龄老人做生存认证,跟着村干部挨家入户,200余次上门服务,让老人不用再奔波山路。有次冒雨去慰问退役军人,老人拉着我的手说:“党没忘了咱老年人!”那一刻,我懂得“感党恩”从来不是空谈,而是群众在难题解决时,眼里真切的光。

跟着党干,破解发展难题。大黄院村曾面临“征地难”“出行难”双重困境,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与村支部的引领,让我们有了破局的底气。为协调征地,我跟着村干部组织村民议事,面对村民担心占地的顾虑,我们带着规划设计图纸算“长远账”,“产业路通了,到村集体合作社上班,比守着小菜园划算!”看着700多亩桑园里村民在田埂上采摘谈笑,我更加坚定——跟党走,就是跟着群众期盼的方向走。

产业振兴是乡村发展的“引擎”,党指引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大黄院村结出了硕果。我协助村两委推进蚕桑产业,跟着技术员学习蚕桑种植知识,帮着打造集养、游、赏、学为一体的“四区一园”蚕桑产业示范基地,为“琻舒梦”蚕桑枕头加工生产建言献策。2023年秋,研学基地迎来首批游客,村民在园内务工增收,村集体经济有了33万元收益。分红大会上,大爷拿着分红款说:“跟着党搞产业,靠谱!”这份认可,让我明白干部的“担当”,就是把党的产业政策,变成群众手中的“增收单”。

人居环境整治中,“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建设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我跟着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前后组织12次环境整治,清理垃圾60吨、拆除乱搭乱建12处。为建小微公园,我们用鹅卵石、废弃轮胎做景观,1500平方米的绿地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塑胶改造后的篮球场,常能看见小朋友们奔跑的身影。在“和美庭院”创建中,我们发动220户村民主动参与房前屋后清扫、户厕改造、畜禽圈养,验收挂牌创建率超90%。有村民说:“党让咱建美丽家园,咱得好好干!”群众的主动参与,让我看到“跟党走”的凝聚力——只要党带头,群众就会跟着上。

矛盾化解是乡村稳定的“基石”。村里划分5个网格,我跟着网格员走访排查,2024年参与化解14起纠纷,从邻里口角到土地流转争议,始终坚持“合法、入理、容情”。讲法律、聊乡情,促和解。闫书记说:“党让咱守好一方平安,就得把矛盾化解在村里。”如今“小事不出村,大事少出镇,”的目标实现,我更加懂得,年轻干部的“使命”,就是用耐心守护群众的安宁。

扎根大黄院村的日子里,从最初的“这年轻人能行吗?”,到如今的“小哈来了,这事就能好办点了!”,变化的背后,是“听党话”的坚定,是“跟党走”的实干。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八十年前的胜利,靠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奋斗;八十年后的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靠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接续奋斗。抗日战争时期,先辈们用生命护家国;新时代,我们年轻的包村干部,要用青春护好群众的幸福。

如今,站在新建的养蚕大棚前,看着蚕室里的忙碌场景;走在硬化的通组路上,坐在小微公园的长椅上,陪着老人唠家常—我更加坚定:只要始终跟着党,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交出让党放心、让村民满意的答卷,让青春在党的指引下,绽放出照亮乡土的光芒。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伟大抗战精神(党政办干部:史欢)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进程。

八十多年前,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从淞沪会战到徐州会战,从武汉会战到百团大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与广大爱国军民一道,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的主要兵力,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持了同盟国家的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族侵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团结,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胜利,也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亿万中华儿女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这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情怀,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纽带;面对敌人的屠刀和诱惑,无数英雄先烈,宁死不屈的气节,在敌强我弱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中国人民展现出的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惊人勇气和强大力量,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在战争残酷恶劣的战争环境中,中国人民对胜利,对正义必胜的信念从未动摇。这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毅力,支撑着我们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如今,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伟大的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总书记将其精辟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四大内涵,共同构成了抗战精神的巍峨丰碑。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它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它是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力量的丰厚滋养;是我们在新征程上应对风险挑战、砥砺前行的重要法宝。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爱国主义永远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奋斗永远是成就伟业的基础,自强不息永远是走向复兴的关键。

作为黑河镇的年轻干部,我们纪念抗战胜利,缅怀革命先烈,最重要的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落实到服务群众、建设家乡的具体行动中。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抗战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政治智慧,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是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要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要厚植为民情怀,践行服务群众的根本宗旨。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牺牲的,正是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我们要学习他们“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基层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倾听百姓心声,了解急难愁盼,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升黑河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三是要勇于担当作为,激发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当前黑河镇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等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发扬抗战先烈那种不畏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要立足本职岗位,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努力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四是要珍爱和平,贡献青春力量于基层建设。在基层,就是要积极参与平安建设、矛盾纠纷化解、安全生产等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要将对和平的珍爱,转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基层的经济社会建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共同开创黑河镇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不该被遗忘,也不会被遗忘。如今的盛世中国是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用血肉换来的,幸福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和维护,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更要铭记历史的启示,继承先烈的遗志,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以山河为鉴践初心,以实干担当破“躺平”(党政办干部:范韩双)

略阳的山河,是一部镌刻着红色记忆与奋斗篇章的厚重史书。从罝口伏击战中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身影,到白水江畔红色政权飘扬的旗帜;从麻柳铺里代代相传的革命山歌,到黑河镇乡村振兴图景中蓬勃生长的“四色产业”,每一处印记都在诉说着共产党人“拒绝躺平、向难而行”的担当,也为新时代基层工作者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回溯历史,担当是战火纷飞中“宁为玉碎”的铁血坚守。1936年的罝口,红二方面军为掩护主力北上,以少胜多阻击国民党追兵。战士们依托山势构筑战壕,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为长征战略转移争取宝贵时间。同年,贺炳炎将军在白水江建立红色政权,宣传革命纲领、发动群众斗争,让“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在陕南大地落地生根。而麻柳铺的故事更令人动容,红四方面军三进此地,从最初乡民误解逃散,到后来赢得信任支持,即便国民党便衣队残酷迫害革命群众,郭全德、阎明润等烈士血染故土,红军“打富济贫”的精神仍如星火燎原,化作山歌《迎春花》代代传唱。这些历史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从不是“安于现状”的懈怠,而是面对艰险时“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这种精神穿越时空,成为当下我们破除“躺平”思想的精神源泉。

立足当下,担当是乡村振兴中“奋勇争先”的实干作为。走进黑河镇,“黑、白、绿、黄”四色产业的蓬勃景象让人眼前一亮:白术基地里,农户俯身除草,智能灌溉系统静静伫立,省水高效的技术让嫩绿秧苗焕发生机;乌鸡养殖场中,每只乌鸡佩戴溯源脚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村民户均纯利润超8000元;岩房坝村的智能蚕房里,轨道运输机替代了人工搬运,温湿度精准调控让蚕茧品质提升,每亩桑园收益提高40%;高家坎村的黄桃林边,“桃花坞”民宿灯火通明,黄桃罐头、黄桃酥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村党支部书记们带领群众探索创新的身影,他们没有躺在过去的“薄田”上等待,而是用科技赋能产业、用产业链延伸价值,让村民收入翻番,让生态底色变成发展底气,用实干交出了乡村振兴的亮眼答卷。

对我们基层工作者而言,传承这份担当,就要在岗位上做好“多面手”“贴心人”“实干家”。党政办工作千头万绪,文件收发、会议组织、信息报送、后勤保障,每一项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要主动跳出“舒适区”,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公文写作,从优秀范文中学习谋篇布局;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办会细节,从会前筹备的每一份材料,到会中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再到会后总结的每一条建议,都力求精准高效;还要学会沟通协调的“软技巧”,面对上级部门时清晰汇报工作,对接其他乡镇时积极协同配合,接待群众时耐心倾听诉求,让自己成为能写、会说、善协调的“多面手”,以过硬能力破除“本领恐慌”带来的“躺平”借口。

深入群众,是基层工作的“根”。我们不能总待在办公室里看材料、听汇报,要多走出房门,走进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在政策宣传会上,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让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在村民议事会上,放下“官架子”,认真听取每一条意见建议,让决策更贴合群众需求;定期走访困难群众、老党员,记好“民情日记”,帮他们申请低保、解决住房难题,用“雪中送炭”的温暖赢得群众信任。就像黑河镇的干部们,他们不是坐在村里“等问题”,而是主动“找需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这才是“贴心人”该有的模样,也是破除“脱离群众”式“躺平”的关键。

基层工作难免遇到“硬骨头”:紧急任务需要加班加点,复杂矛盾需要耐心化解,挫折失败可能让人沮丧。但越是如此,越要坚守初心,做敢于担当的“实干家”。面对紧急任务,不抱怨、不推诿,把“我不行”换成“我试试”,在攻坚克难中积累经验;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认真分析问题根源,总结教训再出发;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把个人成长融入乡镇发展,哪怕是整理一份文件、组织一次会议、解决一个群众诉求,都当成是为乡镇建设添砖加瓦。就像略阳山河间那些奋斗的身影,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岗位上用实干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这正是新时代基层工作者应有的姿态。

略阳的山河见证着过去,也注视着当下。从革命年代的“铁血担当”到新时代的“实干担当”,变的是时代背景,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工作者,我们当以山河为鉴,以历史为镜,拒绝“躺平”、勇担使命,用过硬本领、为民真心、务实行动,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奋斗篇章,让略阳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供稿:略阳县黑河镇)

责编:李凯琴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