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对全球健康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削弱了挽救生命的治疗的有效性,并使人们面临更高的风险,无论是因普通感染还是常规医疗干预所致。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是指原本对某种微生物药物敏感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在长期接触药物后,逐渐变得“强大”,对曾经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不再发生反应,导致原本有效的药物对其抑制或杀灭作用减弱甚至完全失效。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有什么危害
《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一项研究首次就抗微生物耐药的长期趋势的全球分析数据发现,由抗微生物药物耐药导致的死亡人数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稳步上升。未来25年内到2050年,全球可能会有超过3900万人死于抗微生物药物耐药菌感染。因此,需要立即行动,抵御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的威胁,守护当下,保障未来!

每年的11月18日至24日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我们每个人的一次正确认知,每一份行动,都在为人类、动物与地球编织更牢固的健康防线。
你我都是“铠甲”的守护者
为了降低细菌耐药的危害,我们应当科学使用抗菌药物。
1.抗菌药物≠消炎药:抗菌药物不直接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杀灭引起炎症的细菌、真菌等起效。消炎药直接作用于炎症,临床所说消炎药指消炎止痛药,一般是解热镇痛类药物。
2.感冒发烧时不要随意使用抗菌药物:感冒分为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对病毒性感冒无效。7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大多数患者5-7天都可自愈,即使某次感冒合并了细菌感染,医生开了抗菌药物服用,下次感冒出现同样症状也不可使用上次的剩药,因为感染的细菌可能不是同一类,乱吃更容易养出“超级细菌”。其他疾病情况如慢性咽炎、腹泻、妇科炎症、前列腺炎、腮腺炎、鼻窦炎等均不建议自行购买抗菌药物治疗,只有在明确存在细菌感染时应遵医嘱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后也不要自行停药,坚持完成疗程。
3.注意个人卫生:通过勤洗手、准备食物时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采取安全性行为、及时更新疫苗接种等方法预防感染。遵循世卫组织《食品安全五大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安全煮熟、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安全处理和制备食品,并选择不将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或为健康动物预防疾病加以使用的食物。(供稿:勉县人民医院)
责编:李凯琴
编辑:汪欣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