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旬阳市蜀河镇以“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多措并举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多个项目成功落地,古镇也在快速焕发新颜。然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唯有勇立潮头,因地制宜,发挥古镇优势,提笔着色,方能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产业振兴之“笔”,以产业腾飞为“底色”,绘就“梦圆今朝”的乡村“和美画卷”。乡村要振兴经济必发展,经济要发展,产业必振兴。蜀河古镇历史悠久,商贸繁荣,特色鲜明,景点繁多,山川秀美,宜游宜居。自古以来就是汉江黄金水道上的水陆码头,素有“小汉口”之美誉。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旅游特色名镇”“历史街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省级旅游休闲示范街区”,又兼有特色的种养业和轻工业,可谓一、二、三产业俱全。
要深度挖掘古镇优势资源,紧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手,方能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大力发展古镇旅游业。依托优质汉水文化、古镇饮食文化及悠久商贸文化,不断完善旅游体制,依托“引客入安”、“引客入旬”等活动,加大宣推引流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做好宣传,打造古镇文旅“金招牌”,加大古镇旅游的覆盖率。紧抓优势特色种养业,以“小产业”撬动乡村振兴大发展。蜀河古镇自然地理位置优厚,有着优质的中草药、拐枣、烟草、牛羊,这些都是发展之根、经济之脉。大力发展三产轻工业。在现有阳坤玩具、恒发石材、明文油脂等优质企业的基础上,继续招商引资,吸引更多依托文旅产业的轻工业入驻,“以旅引商”,“以商兴旅”,加快推进古镇工、农、文、旅深度融合,实现共赢发展。要继续做大做强既有产业,深耕朝阳行业,发掘新优势新动能,为古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共同见证一个“梦圆今朝”的美好时代,让魅力蜀河的美丽画卷永远延续。
提惠民服务之“笔”,以民生幸福为“成色”,绘就“生活如蜜”的乡村“和美画卷”。“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当前,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服务不光需要出新,更需要出彩。近年来蜀河古镇文旅产业如火如荼,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然而唯有不断用心用情提升服务,方能让发展之路走的更顺更远。大力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在旅游高峰期,提供多项免费服务,高质量推进志愿服务,让游客玩儿的开心,游的暖心。
旅游是一次次开阔眼界的机会,更是一次次心与心的碰撞,暖心的服务方能收获民心。多措并举提服务,全心全意惠民生。服务不单单要服务好游客,更要服务好商家和当地群众,要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是主体,营造优良的政治环境,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建立安全的舒心的生活环境,是我们要走的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完善从业人员服务保障制度,吸引更多的文艺爱好者、表演者、自媒体工作者积极主动投身到古镇建设中,共同能助推古镇发展,让人民真正成为古镇建设的“主角”。
提项目建设之“笔”,以项目为王为“亮色”,绘就“锦绣安宁”的乡村“和美画卷”。坚持项目为王,以“精谋划、勤争取、快建设、细管理”的思路为抓手,紧盯项目建设不放松。顶住压力敢打硬仗,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决心,确保项目建设迅速推进。积极争取专项债资金做“加法”补短,建设两馆广场、防洪河堤、农贸市场等项目,维修城南书院、电报局,恢复钱庄、剧院等设施,悬挂网红灯笼、制作实木牌匾,不断完善古镇基础设施建设。做“减法”去赘,全面推进外河堤近现代房屋拆迁工作,同步推进民居外立面改造,营造与古镇风韵协调相统一的旅游环境。做“乘法”提升,实施古镇入口游客步道项目解决人车混行,改造升级集镇道路破解交通瓶颈,让古镇颜值靓丽出彩,城镇品质蝶变升级。
时代在进步,蜀河在发展。我们唯有保持“千帆竞渡”的姿态,方能做时代的弄潮儿,与时代同行,提笔着色,绘就蜀河古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画卷。(熊 伟)
责编:谷可
编辑:李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