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实践

山阳县中村镇:社火展演闹元宵 群众乐享“文化餐”

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山阳县中村镇一年一度的社火演出如约而至,周边不少群众争相奔赴这一场气势宏大的社火盛宴。

IMG_256

大清早,中村街社区院子里人头攒动,60岁的村民杨淑芹正忙着给出演社火芯子的小演员化妆,她根据“二度梅”芯子人物扮相和特点,一会儿描红,一会儿修眉,忙得不可开交。30多岁的村民刘海玲则为社火底子扭秧歌方队演员化妆。秧歌队伍里既有十几岁的年轻人,也有年过七旬的老人,大家身着鲜艳的服装,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随着震天的锣鼓声响起,由中村街社区、下湾村和上湾村三支队伍组成的社火表演争相出场。先是一个个惟妙惟肖的社火芯子依次亮相,有“金蛇闹春”“西湖借伞”“桃花芬芳”等,社火芯子以高、巧、奇、玄闻名,芯子距地面6米以上,引得观众仰头张望,不时发出阵阵惊呼。随后出场的是秧歌队伍,演员们个个神采纷扬,脚底下踩着欢快的节奏迎面而来。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记录,大家在这传统社火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儿。

“我小时候就跟着敲鼓、举牌、上芯子,看社火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乡愁,没看社火相当于没过元宵节。”下湾村村民吴蔚说,现在虽然已经出嫁了,但每年还是会准时赶回来看社火。

在舞狮队伍中,今年上大二放寒假在家的小伙苏凡也跟着大人舞起了狮子。他说:“从小在耍社火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长大后也很喜欢舞狮,我在学校时还参加了学校的舞狮队,今天作为中村街社区的一名居民参与到演出中,既开心又激动。”

中村社火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末清初,文化底蕴深厚,汇聚了民间杂技、曲艺、戏曲、民间舞蹈、武术等多种民间艺术,主要以社火芯子为核心,还有高跷、旱船、狮子、锣鼓队、秧歌队等多种表演形式。每年正月,中村街社区、上湾村、下湾村有斗社火的习俗,从社火芯子制作到演出,当地群众男女老少齐上阵,以耍社火点燃广大群众的热情,以弘扬传统非遗文化的形式诉说着对新年的美好祝福。2018年,中村社火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非遗文化,给广大群众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今年春节我们组织了三支社火队伍,群众参与度高、反响热烈。今后,我们将持续把表演展演和增加经济效益相结合,拉动辖区餐饮、酒店住宿等消费,持续促进群众稳步增收。”中村镇镇长王伟说。(来源:商洛日报)

责编:谷可

编辑:韩婷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