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改革创新

安康汉阴:以工代赈谋项目 激发发展新动能

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带动脱贫人口及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汉阴县积极谋划以工代赈项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新年伊始,汉阴县蒲溪镇先锋村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挡墙砌体作业区,工人们正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将一块块砖石垒砌成坚固的挡墙,确保工程质量;而在另一侧的基础开挖区域,挖掘机正在高效作业,为后续的道路硬化和水利设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该项目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项目建成后也将极大改善村内交通条件,美化村容村貌,为村民生产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许多村民积极参与工程建设,既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又通过劳动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从去年8月25日开工以来,我一直在这里做小工,现在年龄大了,在外面也找不到其他的活干,在本地每天能挣到150块钱,我很满意。”今年65岁的汉阴县蒲溪镇先锋村村民李忠业开心地说。

据了解,先锋村以工代赈项目,可带动先锋村周边群众160余人务工增收,人均增收1.1万元,该项目于今年4月底达到交付条件。

在汉阴县观音河镇,说到以工代赈项目,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为解决每年夏季强降雨给当地群众生活和猕猴桃产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观音河镇实施重点工程配套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新建渠道9千米,河堤2.2千米,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650万元,项目建设期间170多名农户通过就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210万元。

“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观音河镇把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与助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有机结合,鼓励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并组织务工技能培训,在获得劳务报酬、学习一技之长的同时,也为群众走向更加美好生活注入了强心剂。

“我干了四个多月,挣了两万多块钱。现在河堤、水坝和水渠都修建好了,下雨天也不怕大水冲进田里了,步道也修好了,早晚可以在这个步道上逛一下,像生活在公园里一样!”看着村里的新面貌,观音河镇水田村村民陈昌立有感而发。

近年来,汉阴县按照“务工是手段,赈济是目的”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强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把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与助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有机结合,推行“以工代赈 国企带镇村”模式,该经验做法在全国以工代赈推进会上交流发言,被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时期以工代赈工作指引》。(来源:群众新闻网 文婷 徐欢)

 

责编:谷可

编辑:雷娜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