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创优微视

重走来时路  再续乡村情——安康市渔业生产工作站驻镇坪县洪阳村驻村工作队员   陈湫水

山一程,水一程,扶上马送一程。2023年9月,到了市派单位联村帮扶驻村轮岗的时间,还未安置妥当刚怀孕的妻子,我再次踏上驻村征程。

市渔业生产工作站包联的洪阳村属于镇坪县偏远村,毗邻湖北,距离县城50多公里,离县级主干道开车15分钟,山大沟深是洪阳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全村人口243户651人,耕地虽有1632亩,但要么路途遥远,要么坡度大,适宜规模性种植的地有限,村里能发展产业的年轻人少,薄弱的农业基础长期以来制约全村群众增收致富,脱贫前贫困人口年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在这里,两段不同的驻村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脱贫攻坚:阳光总在风雨后

2018年1月9日,我第一次踏上了这片后来魂牵梦绕的土地。从城市来到乡村,这里没有灯火通明、车水马龙,取而代之的是大山和土地,树木和庄稼,还有野猪和青蛙,衣食住行变得不再方便,鸡犬相闻的场景活生生地摆在了眼前,我牢牢记住了一位年长领导传授我的经验,只有说村言、会村语,坐得下去板凳、吃得进去百家饭,把自己变成村里人,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2018年,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面对年底要实现群众脱贫、整村脱贫的目标,驻村工作队白天走村入户摸透村情户情,晚上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熬夜加班整理档案资料,为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通宵达旦是常态化,工作最长一段时间是从6月至12月,整整半年没有休息一天,但大家为了群众脱贫毫无怨言。夜晚,村里路灯熄后我们才回屋休息,夜晚无云可以看到皎洁的月光和满天星斗,不然就能体验到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山里偶尔传来麂鹿和不知名鸟叫声,是大山对驻村工作队的问候。

在这里,我们留下了汗水,也留下了泪水,有的同志更留下了血水。2018年8月,县里安排集中开展水质检测,刚下过大雨,县城一段路因山体滑坡阻断交通。为不影响检测结果,我们三人下车绕行山路,每人背着 20 多瓶水翻山越岭。山路坡陡路滑,工作队长不慎摔倒,幸好被第一书记抓住,才避免掉下几十米深沟,两小时后才回到国道搭上车,三人摔得浑身是泥,或有树枝划伤,或有背篓勒伤。

2018年夏,我和村主任上山宣传防汛防滑,来到张永凤老人山上的土屋,她见到我们后突然下跪,让人始料未及,了解到老人可怜身世后,我当即联系村委,第二天把老人安排进集中安置点的新家。此后,老人亲切地称我为侄子,还为我做了几十双鞋垫。那时候我才明白,驻村的意义是要实实在在地融入到群众中去,办成他们所思所想的实事。

还有在年底慰问时收到慰问物资时,老人用被生活磨糙的手擦流下的眼泪;帮助老弱病残五保户叠被子时,他们脸上露出的真诚笑容;单位资助准大学生时,看到他们散发的蓬勃朝气;车轮陷进泥潭的狼狈、山石滚落的惊险场景仍历历在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市县帮扶单位、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洪阳村2018年确定退出贫困户147户398人,退出户人均纯收入增至7550元,相较于脱贫前翻了一番,房、水、路、学、医、电等指标全部达标,洪阳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驻村结束的前一天,村里锣鼓队响彻半霄为我送行,心里除了感动还有自豪。

IMG_257

IMG_258

乡村振兴:大道之行在脚下

2023年8月28日,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开启新的驻村工作和生活,我对自己提出三个要求:再学习、再思考、再提升。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虽是一脉相承,但是不同时期的要求和目标不一致,我要加强学习,利用好各方面资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九月的洪阳村,秋阳灼人。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过田埂、爬陡坡、踩泥泞、钻鸡舍,逐户核对乌鸡养殖、大豆玉米套种、中药材长势。2023年雨水特别多,在连绵秋雨中迎来了驻村后第一个没有假期的“十一”。就这样,我在入户走访、耕地复垦验收、产业验收、防汛减灾中又一次完成了从单位到驻村队员的身份转变。

进入到乡村振兴阶段,我们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在市渔业生产工作站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将乡村振兴工作化作具体行动。走进智慧渔业基地,2500立方米的圆形鱼塘泛着幽蓝光泽。物联网控制屏上,水温、溶氧量、pH值实时跳动,黄大哥轻点手机屏幕,增氧机立即启动。“去年暴雨浑水冲进池子里,现在有了这个‘智慧大脑’,冷水鱼死亡率直降40%。” 2023年渔业产值达30万元,溢价40%的冷水鱼在当地备受追捧,有的还销售到隔壁湖北省。

IMG_260

洪阳村智慧渔业养殖基地

乌鸡养殖场里,金灿灿的玉米粒铺满垫网,刚出栏的乌鸡在转运筐里扑腾着翅膀。“市渔业站设立10万元奖补资金,还贴心为全村购买了疫苗,合作社统一包装,每只鸡多赚20块。”养殖户童大姐展示着手机上的微信转账记录。更令人欣喜的是,流动党员回乡创办的中药材合作社,通过与制药企业签订保底价,让500亩玄参种植园成了“绿色银行”——亩均收益突破3000元,带动51户村民年均增收1500元。

秋日的阳光洒在“四美庭院”示范户李婶家,改造后的小院种满花草,垃圾分类亭摆放整齐。“积分能换洗衣粉、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这几年我攒了一千多分!”李婶拿着手上的积分卡笑道。村里推行的爱心超市“生态存折”,让每个环保行为都变成可量化的财富:庭院干净=10分,参与村里清扫活动=20分,目前累计发放5万积分,兑换生活物资价值5万元。护林员老程每天巡逻8公里山路:“以前砍树卖柴,现在护林有工资,生态饭碗吃得稳当!”村里16个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人口100%,人均年增收6000元。

傍晚的文化广场上,广场舞音乐响起,30多人跟着节奏翩翩起舞。往年这里是一块杂草地,冷清清的,如今“最美庭院”户增至30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激发了孝老爱亲的热潮。“红黑榜”上,卫生示范户的荣誉照片与“乱堆乱放”的警示图形成鲜明对比,“面子工程”变成了自觉行动。道德评议堂里,“身边好人”的故事通过“院坝会”传遍全村,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如今的洪阳村,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八载耕耘,春华秋实。市渔业生产工作站自2018年包联以来,洪阳村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6313元,比2018年增长了4.4倍,生动实践了习近平总书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谆谆嘱托。这座小山村正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IMG_261

展望未来:万道霞光出红阳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加持下,洪阳村迎来难得发展机遇。镇坪县最大水库千山湖水库建设完成并蓄水发电,形成的大水面1000余亩,洪阳村集体经济从大水面渔业中实现村集体经济分红;洪阳村冷水资源丰富,是钱鱼、柳根鱼等高价值、高营养土著鱼适宜生长地,洪阳村水产养殖基地正在加紧布局;洪阳村林地近2万亩,2万只乌鸡悠闲地在林下刨食,中药材、魔芋长势良好。

IMG_264

洪阳村地处陕鄂交界处,秦楚文化在这里融合迸发出灿烂火花,村里成立了锣鼓队,有专业表演人员5人,他们以专业幽默的风格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村落里保留着陕南村庄的独特风格,村内被尊称为“杉树老爷”的千年古树见证了洪阳村世世代代的起起落落,吸引大批游客瞻仰。

洪阳村自然风光优美,加上洪阳村独有特产—乌鸡,以其乌羽、乌皮、乌骨、乌肉,肉质口感筋道回香,具有较强保健作用等特点驰名县内外,是打造美食休闲旅游的上佳臻品。镇坪县正在大力推进康养旅游,隔壁湖北竹溪县也已成功打造系列旅游景点,借力省县内外“生态+康养”旅游东风,洪阳村打造休闲康养旅游的计划提上日程。

两段驻村路,两番乡村变,既是个人成长的淬炼之旅,更是中国乡村蜕变的微观镜像。当清晨的乌鸡鸣叫唤醒山林,夜晚的渔火映照笑脸,中药材基地药香弥漫,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坚信:只要继续坚定不移以老百姓的满意为目标开展好工作,洪阳村定会村如其名,就像初升的红日一样,绽放出万道霞光。(供稿: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责编:曾祥秋

编辑:韩婷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