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门口这条路坑坑洼洼,运输饲料的车都开不进来。现在路修好了,产业发展顺了,日子更有奔头了!”站在新硬化的水泥路上,留坝县紫柏街道城关村一组瓦窑沟林麝养殖户卢慧平笑得格外舒心。这条400多米长的“烦心路”变“舒心路”的背后,离不开县人大代表、城关村党支部书记田芳清的奔走与坚持。
作为村里的林麝养殖大户,卢慧平每天要在这条路上往返七八趟运送饲料。可过去的泥沙路坡度大、坑洼多,雨天更是沟壑纵横。“自己垫过好几次石子,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道路问题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还直接影响养殖效益,成了卢慧平最迫切的“心头病”。
转机出现在田芳清的一次日常走访中。“当时我坐车经过这条路,颠簸得厉害,坐着很不舒服,周围的农户也在向我们反映路面的问题,我就把他们的需求记了下来。”田芳清说。在了解到村民的迫切需求后,她便将道路硬化问题形成建议案提交留坝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她的建议下,这一项目被列为留坝县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
项目施工期间,田芳清和村干部天天“钉”在现场,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不到一个月,这条困扰村民十多年的“闹心路”焕然一新。“不能马虎啊,毕竟这条路是农户的必经之路,更是他们的‘致富路’。”她说。
随着这条道路硬化工程的竣工,田芳清心里也落下了一块大“石头”。“现在村民去县城方便了,连隔壁村都夸这条路修得好!”田芳清语气里满是自豪。更让她高兴的是,路通后卢慧平的养殖规模扩大了近一倍。
为了更好地履职尽责,为民办实事,在当选之初,田芳清便把“倾听社情民生,汇集村情民意,做人民满意代表。”这句话记在了心里、扛在了肩上、落在了行动中。一个小包,一个本子,一支笔基本就是她的“标配”,她的足迹也遍布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她常说:“聊家常才能听到真心话,坐办公室可发现不了问题。”
在一次深入走访县城自建房片区时,多户村民向她“倒苦水”:天然气初装费高达七八千元,不少家庭只能继续烧煤,既增加了生活成本又不环保。群众利益无小事,田芳清连夜梳理数据、走访调研,在县人代会上提出减免建议。经多方推动,初装费最终降至每户两千元,惠及多户家庭。
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排污管道堵塞、消防通道被占用……这些群众“家门口的烦心事”,在田芳清一次次走访中被发现、被解决,她的贴心服务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信任。“田支书说到做到!”村民李大姐竖起大拇指。
眼下是森林防火关键时期,田芳清每天清晨就带着她标志性的小包和本子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敲门。村民们听着她的“碎碎念”,感慨道:“有田支书操心,我们睡觉都踏实。”
从修通一条路到降低一笔费用,从纸面建议到议案落实,田芳清在任期内,一直用脚步丈量“民意”,用行动解锁群众幸福密码。在她看来,人大代表的价值就藏在每一通倾听的电话、每一次弯腰记录的身影中,她笑着说:“作为人大代表,只有双脚沾泥,才能让好政策真正惠及群众。”(余雅洁)
责编:曾祥秋
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