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凤翔区陈村镇:手工笤帚的“银发传承”

多年来,在凤翔区陈村镇,手工笤帚制作曾是家家户户赖以为生的传统技艺,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门传承久远的手艺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目前仅靠数十名已满头银发的老年人坚守、传承。陈村镇的手工笤帚制作历史可追溯至百年前,从选材、扎捆到定型,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匠人们的智慧。过去,制作笤帚是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但如今,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选择留在村里从事笤帚制作的群众寥寥无几。

IMG_256

采访中,一位谢阿姨说:“我做的这个手工笤帚就是我们上年龄人的家庭副业,一天做的多了就十多个,做的少了就五六个,做点活养活自己,也给孩子们减轻负担,现在的年轻人嫌做笤帚又脏又累又挣不了大钱,都不愿意学。”

IMG_256

尽管面临传承难题,二十余户老年手艺人仍执着坚守。他们每天清晨便开始忙碌,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将高粱穗、竹条等材料编织成一把把结实耐用的笤帚。这些饱含岁月温度的手工艺品,依旧在周边市场享有口碑。值得欣慰的是,村委会积极作为,通过兜底收购等方式,对接本地商超、联系外地经销商等渠道,为笤帚打开了销路。

IMG_256

村党支部书记周拴录:“料地村的传统手工笤帚加工已有上百年历史,由于市场经济的变化,我们村成立了笤帚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原材料,农户自行销售后,对剩余的成品进行兜底收购,保障老匠人们的基础收入,不让传统手工业失传。”(供稿:凤翔区陈村镇)

责编:曾祥秋

编辑:雷娜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