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黄龙县白马滩镇:“链上党建”为核桃产业“添力赋能”

金秋时节,核桃飘香。在黄龙县白马滩镇河西坡村的田间地头,一场由党组织牵头、党员冲锋在前的核桃采摘助销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是白马滩镇创新打造“党建领航 振兴共富”党建品牌示范点之一,也是不断深化“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干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三链”建设成效。

IMG_256

今年以来,黄龙县白马滩镇坚持党建引领,以“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富裕群众”为核心,按照“围绕党建抓产业、抓好产业促发展”的思路,立足各村产业基础、发展空间和市场实际,创新整合镇村党员力量,组建了由包村领导、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三级党员骨干为核心的“农业产业服务特色党小组”,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党小组下沉一线助农抢收

“我老两口腿脚不方便,家里有8亩核桃地,劳动力少,多亏了党小组的同志帮忙,为我们减轻了不少的负担!”河西坡村脱贫户赵宝根激动地说。

IMG_256

核桃林硕果累累,丰收在望。然而,对于村里部分缺乏劳力、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来说,满树的核桃却成了“甜蜜的负担”。关键时刻,白马滩镇农业产业服务特色党小组主动下沉一线,精准对接需求,帮助村民采收、搬运核桃,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不少村民家的核桃急需采摘,但采摘人手不足,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我们及时组织党小组成员、党员志愿者和村“两委”帮助有需要的农户采摘核桃,并积极联系收购商,拓宽销售渠道。”白马滩镇党委副书记井泽鑫说。

IMG_256

今年以来,白马滩镇坚持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紧紧围绕高标准核桃示范园建设目标,以黄龙县农业奖补政策为抓手,创新性地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成立农业产业服务特色党小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小组积极牵头组织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成功完成了“清香”“礼品二号”等优良品种的试验区建设,并示范推广其“丰产、抗病、抗寒”的特性。截至目前,在农业产业服务特色党小组的带领下,全镇已经完成核桃高接改优3000余亩,并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中药材种植1090亩,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同时,党小组还主动对接市场,积极联系来自西安、山西等地的收购商,搭建产销桥梁,确保了新品种核桃的顺畅销售。

小组长打通“收购堵点”

村民小组长,作为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和“前哨尖兵”,始终是紧连千家万户最牢固的那根纽带。面对今秋核桃丰收却销路受阻、村民愁眉不展的困境,河西坡村南湾组村民小组长王乃坤毅然站出、主动扛责。他主动亮身份、扛责任,化身“义务收购员”和“农产品经纪人”,驾驶农用车、穿越乡间路,上门入户、田头地边,现场看品质、定等级、谈价格,以不低于市场行情的保底价现款结算,彻底打通了为农服务“最后一百米”,破解了“贱卖难卖”的揪心事。

IMG_256

“以前要自己拉出去卖,费时费力还担心压价。现在小组长直接到家门口收,省心又放心!”“党组织出面就是不一样!这价格比自己零散卖高出一大截,而且钱到手快,心里特别踏实!”“今天我家2.5吨核桃卖了5000元!”种植户李全成看着手机上的微信收款提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不仅是金额到账的喜悦,更是对党组织为民办事最深切的认可,是乡村振兴路上“获得感”最生动的写照,小组长上门收购不仅打通的是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渠道,更连通了党心民心。

据了解,预计到9月底前,全镇2.8万亩核桃采收工作可全部完成,目前核桃产业已成为白马滩镇助农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今年,全镇核桃产量可达2800万公斤,带动农民增收4480万元。

集散中心拓展“富民路径”

“今年8月初以来,通过联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各村组设立收购点,我们以高于市场的价格统一收购青皮核桃,彻底解决了群众销售难的问题,同时加工厂以极低的价格为群众提供脱皮、烘干等粗加工服务,有效避免了‘丰产不丰收’的情况,在用工高峰期工厂还吸纳了近40名本地村民就业,实现人均增收超过3500元。”集散中心负责人、入党积极分子白金仓表示,“没有党组织的关心支持,就没有集散中心的今天;正是党组织的培养,坚定了我创业带动更多人致富的信心。”白金仓的成长正是白马滩镇推行“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机制的生动缩影,该机制有力推动党员在产业发展中挑大梁、当先锋,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活力。

IMG_256

近年来,黄龙县白马滩镇坚持党建引领,紧扣全县“4+X”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通过“三解决三整合”措施,在镇党委的统筹推动下建成了黄龙山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该中心以“党支部+产业链”模式为核心,由党员带头攻坚技术、对接市场,形成了以核桃、毛栗子、中药材等农副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为主线,涵盖小蒜酱、小杂粮、预制菜制作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链条。在党员示范生产线的带动下,目前已发展出多个成熟的核桃深加工生产线,并配套了农产品冷藏库,丰富旅游产品5大类23种。

集散中心依托党建共建机制,整合资源、拓展销路,单日核桃粗加工最高可达80余吨,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共富工厂店”。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有效带动广大农户实现“就业不离家、致富不出村”,真正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从党员志愿者助农采收的“最初一公里”,到集散中心高价托底的“最后一公里”,党组织的力量贯穿始终,编织了一张紧密联结群众、护航产业发展的服务网。这不仅畅通了核桃销售的渠道,更擦亮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干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闪亮品牌,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能。(刘静)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