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中,走进黄龙县石堡镇的梁家河畔,钓竿划破平静水面形成的弧线已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来自全国各地的钓友汇聚于此,挥杆抛线之间,一场场赛事点燃了乡村的活力,这里不仅是竞技的赛场,更是石堡镇乡村振兴的“流量入口”。这里正用一根鱼竿测量着可持续发展的水深,用一方鱼塘蓄积着生态经济的源流。
赛事为引 钓起持续涌动的活力之源
近年来,石堡镇以赛事为支点,推动渔业向全价值链延伸,以差异化思维,在陕北地区打造了占地112亩、可容纳1200人同场竞技的现代垂钓基地。赛事贯穿全年,覆盖不同人群,形成了梯次分明、持续不断的活动格局。从2021年至今,194场赛事在这里上演,不仅直接创造了超过750万元的营业收入,更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将30余个省市、3.1万名专业钓友和超过20万人次的游客吸引到这座曾经寂寂无名的陕北小镇。“来黄龙、打比赛、钓头彩”的口号声,已成为石堡镇最响亮的名片。“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旅游”的模式,让石堡镇的人气得以常年维系,民宿一房难求,餐饮家家客满。啤酒狂欢节、村钓擂台赛等创新活动更让县镇迅速“出圈”。赛事不仅带来了人流,更激活了消费链条,单场赛事可吸引2000余人次,凉皮、牛筋面等小吃摊位日收入超千元,真正实现了“赛事燃起来、经济热起来。”
产业筑基 深扎恒久的丰厚沃土
走进占地1.4万平方米的工厂化养殖车间,150亩生态养殖池塘正高效运转。智能化循环水系统、精准的水质监测技术,不仅填补了西北渔业空白,更构建起了加州鲈、黑鱼、观赏鱼等品种从种苗孵化到规模养殖的全季节生产链。科技的力量,让传统的渔业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在这里,游客们不仅能享受垂钓的乐趣,更能走进金鱼博物馆了解悠久的渔文化,在渔歌码头感受水岸风情,甚至参与水生物研学活动。从单纯的“钓”,拓展到“养、赏、学、吃”的多元体验,石堡镇已然构建起一个以渔为核心、多业态融合的产业生态圈。这条不断延伸、深化的产业链将发展的动能传递得更广更远,确保了“美丽经济”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
富民为本 铸就内生不息的振兴根基
在石堡镇梁家河村委会里,鲜红的股民证整齐陈列,这些证件背后,是一套让农民真正成为产业链主体的制度创新:村民以土地、宅院、资金入股村办公司,他们是村办公司的股东,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69名村民进入企业工作获得月薪;56户自主经营者年平均增收1.5万元。村民赵龙宝在家门口开起了民宿,年增收数千元;下地变上班、老乡变老板”的生动实践,让村民们真切地端上了“生态金饭碗”。这份获得感和幸福感使得生态优势与富民成果之间,形成了良性可持续的循环。
夕阳为垂钓基地镀上暖金,粼粼波光中,倒映的不只是游人的笑脸与收竿的剪影,更是一个乡村因势而谋、向绿而兴的生动图景。黄龙县石堡镇的故事始于一根钓竿,却远不止于一场赛事。它用清澈的塘水证明:当生态资源被智慧地转化为发展资本,当产业根基深扎于科技与融合的沃土,当发展成果真正装入村民口袋并转化为守护家园的自觉,乡村振兴便拥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根小小的钓竿,钓起的不仅是肥美的鱼儿,更是一份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答案,一条可感可触、可学可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供稿:黄龙县石堡镇)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