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饮水思源,从缓缓的历史折页里寻一处静谧,从一山一水一木的光影里,找寻这片土地的记忆。江口回族镇繁荣在秦岭南麓中段,旬河中上游,210国道纵贯全镇,是全省三个回族镇之一。这里自然景观优美、人文历史厚重、红色故事感人、旧貌风情多姿、人民质朴团结、饮食独具特色……期待与君一同走进多彩江口,品味魅力回乡。

翻开历史的册页,有的地方因山得名,有的地方因水得名,有的地方因从事某种生产活动而得名,关于油坊的地名,全国就有不计万数。
在江口回族镇沙坪村蜿蜒的村落深处,当山风掠过屋脊,似乎总有一缕深沉醇厚的油香悄然弥漫。位于竹园组北头的油坊,随历史变迁,虽早已看不见古时人工榨油的繁华场景,但曾经承载时光与技艺的榨油作坊,用古老的石碾与木榨衍生出的劳作气息,依然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烟火记忆。
听老人们讲,之所以这个地方叫油坊,是因为在清朝末期,这里曾经有一家榨油作坊,专门从事榨油生产和售卖各种油品而得名。方圆十里的百姓都会大面积的种植菜籽,一到阳春三月,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开满山野和田地,蝴蝶蜜蜂到处飞舞采蜜,十分好看,到了成熟期,人们在地里收割后,就放至太阳下晒干,然后再把菜籽从杆上脱离下来,处理干净后拿到此处,进行压榨,压榨程序复杂繁多,榨出的油,浓香四溢,香飘万里。
随社会发展,现代工业的洪流席卷四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各种油品供大家选择,关于人工榨油的详细工序,也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但通过电视和手机上的资料来看,压榨工序是很复杂的。你可以想象的到,碾坊里饱满的胡麻籽、菜籽或核桃仁在碾槽中翻滚、挤压,细碎的声响悦耳动听,掌碾老匠人目光专注,用长柄木铲不时翻动槽内原料,确保每一粒籽仁都均匀受力,碾好的油坯被均匀地填入特制的铁箍与稻草层层包裹而成的“油饼”中,粗壮的硬木榨身深深嵌入地面,身强力壮的榨油师傅们,赤膊或穿着汗衫,合力抱起沉重的撞锤,精准而猛烈地撞击在榨槽中的楔木上,巨大的压力持续挤压着油饼,金灿灿、透亮亮的油脂,从油饼边缘缓缓渗出,汇聚到下方的油槽里,再沿着竹管流入沉淀的大缸。这期间,油坊便成了村里最温暖的磁场,角落里堆放的油渣饼,散发着另一种草木清香,也是上好的肥料,回归田地里,滋养着下一季的庄稼,完成了一个朴素而完美的生态循环。
现如今,沙坪油坊虽早已不从事榨油生产,但作为地名仍停留在山村记忆里,并延续着菜籽、大豆等用油原材料的种植,时刻提醒着每一个人,在秦岭深处,始终有一群热爱生活,辛勤劳作,遵循大地节奏,守护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爱人民。(供稿:宁陕县江口镇)
责编:刘迪
编辑:王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