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何家集镇眠虎沟村,一个深嵌于黄土高原沟壑间的村落,近年来以“千万工程”为引领,立足本土生态与文化资源禀赋,以300余亩金色油菜花海为支点,撬动农旅深度融合、产业联动升级、文化价值激活,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其核心景观——油菜花海更成功跻身“陕西特色魅力田园”拟推介名单(全省共15个),成为陕北地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生态筑基,绘就农旅融合新画卷
眠虎沟村牢牢把握生态底色,充分利用黄土高原独特地貌与光照优势,在村口匠心打造310余亩连片油菜花景观。每年5月中旬至11月中旬,特别是6月盛花期,金黄色的花浪沿梯田沟壑起伏绵延,与湛蓝天空、青翠山丘、古朴窑洞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塬上金波涌,沟中碧玉流”的壮美立体画卷,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普罗旺斯”。其错季绽放的优势,有效弥补了陕南春季油菜花观赏后的市场空档。
村里以花海为核心,精心布局“贝贝南瓜”田园综合体、农耕研学基地,串联村史馆、九区广场、采摘园、生鲜园及传统古村落风貌,构建起集观光游览、文化鉴赏、农事体验、美食品尝、网红打卡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体系。2024年仅油菜花基地就吸引游客超2.5万人次,花海经济效应初显。
文化铸魂,激活沉睡资源新价值
眠虎沟村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富矿,赋予乡村旅游深厚内涵。重点打造“重耳窑研学基地”,将流传千年的“重耳传说”融入现代体验。游客可入住特色窑洞民宿,品尝地道的子洲菜籽油烙饼等民间小吃,欣赏陕北剪纸等非遗技艺展示,沉浸式感受黄土文化魅力。
村内创新开通旅游观光车,高效串联油菜花基地、村史馆、九区广场、采摘园、生鲜园及邻近的高塔村毛主席旧居等节点,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学”一站式畅享模式。2024年9月,成功举办“清爽榆林·眠虎沟油菜花丰收嘉年华”活动,开幕式上陕北民歌、秧歌与“重耳传说”故事剧同台演绎,5公里长的“金色丰收长廊”点缀着“农耕记忆”“重耳文化”主题打卡点,夜间灯光花海秀更添奇幻色彩。活动期间接待游客3.8万人次,创子洲县单日文旅活动新高,旅游综合收入超8万元,有效提升了地方文化认同感与品牌影响力。
产业联动,拓宽强村富民新渠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眠虎沟村以油菜花种植为起点,积极探索产业链延伸。在重耳窑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下,村民积极参与旅游配套服务,经营民间小吃、特色民宿等,户均增收显著。丰收市集展销子洲黄芪、有机黄豆等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喜人。
村里正谋划建设油菜籽油加工厂,推动实现“种植—观光—加工”全产业链发展蓝图,让“花海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鼓励周边农户扩大种植规模,成立农作物多样化及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规划建设农产品和中药材轻型加工厂(正在审批),引导游客参与农作物劳作、中药切片制作等体验,开发绿色深加工产品,为村民铺就更多元的致富路。更将本村旅游主动融入县域规划,与老君殿应马鞍、电市赵峁村恐龙化石、毛主席故居等景点联动,精心打造“红色文化+生态休闲”特色旅游环线。
设施护航,夯实长远发展新根基
硬环境是软实力的保障。眠虎沟大桥的建成通车,为旅游发展打通了关键脉络。村内持续推进道路拓宽硬化工程,显著提升了通达性与游客体验。基础配套日益完善,游客中心、停车场、指引牌、餐饮、住宿、公共卫生间、展览馆、医务室、安全警示标识等一应俱全,筑牢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展望未来,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着眼长远,眠虎沟村计划引入露营基地、亲子农场等新业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扩大传播声量,全力打造“陕北畅享生活旅游”娱乐品牌;探索“村民入股+收益分红”机制,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乡亲,持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参与度。
眠虎沟村的生动实践深刻昭示:“千万工程”经验在陕北落地生根,贵在立足乡土、因地制宜。通过坚定不移走“生态打底、文化赋能、产业联动”的融合之路,沉睡的资源被唤醒,传统的农业焕新颜,乡村的活力在迸发。这条以金色花海为起点的振兴之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返乡创业,为子洲县、为榆林市,乃至整个陕北地区全面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贡献着充满希望的“眠虎沟方案”。(供稿:子洲县农业农村局|高帅)
责编:曾祥秋
编辑:刘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