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乡玉米、苹果等产业受旱严重,面对严峻形势,黄龙县崾崄乡严格对标全县抗旱保供“八条措施”,以“保苹果、稳粮食、稳收入”为核心,争引项目资金,细化工作措施,因地制宜抓落实,确保牢牢守住粮食生产安全底线。
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成立抗旱领导小组,每周召开1次旱情分析会,结合气象预报与农田实际情况,制定未来7天抗旱应对预案。乡主要领导每周深入一线,调度水源、协调物资。3个炮点密切关注降雨天气和利于成云致雨天气,抢抓有利时机,合理利用加强干预,达到人工增雨目的。同时加强与部门联动,联系气象部门每天动态发布旱情预警;协调电力部门保障灌溉用电,确保机井、水泵正常运行;联合农业农村局组建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与水务局沟通协作,守住人畜饮水的底线。同时,做好“旱涝急转”防范,提前检修防汛设施,避免因天气突变引发新问题。

强化宣传指导,营造良好氛围
抽调乡、村干部成立6支粮食生产抗旱服务队,分工包联全乡21个村民小组,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全民节水、《抗旱保苗技术指南》《粮食安全政策解读》等内容,同时根据旱情不定期召开村民会议讲解种粮补贴政策和稳产保供重要性,切实调动村民种粮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齐心抗旱的良好局面。

分类精准施策,抗旱保供稳收入
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全面摸排全乡6个村21个村民小组水源情况:建立36处水源点台账,重点关注马蹄掌村新寺街、太地塬村万家塬等水量不足区域,组织村干部、水管员开展“每日一查”,实时监测供水设施运行状态,如有问题第一时间处置解决。
保生活水、科学利用农业用水。一方面,全面检修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紧急启用18眼机井、增设25台移动水泵,对7500亩挂果期果园实行“错峰轮灌”,优先保障关键作物用水;另一方面,引导群众“找水自救”,积极动员挖掘水源,同时利用好河道等水源,采取“泵抽+车拉”方式灌溉,保障农业生产。
聚焦粮食稳产、农民收入稳住。全乡3.5万亩玉米中,中旱1.2万亩、重旱2.3万亩。
我们分区域施策: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一喷多促”技术,组织农技人员入户指导,将叶面肥、抗逆剂等科学混配,完成喷施2.4万亩;明确收获节点,在确保不倒伏的前提下,积极宣传将玉米收获期推迟至10月中旬后;做好绝收地块补救,积极宣传蔬菜种植,减少群众损失。细化果园管理。针对7500亩受旱果园,我们分类制定措施:有灌溉条件的果园,推广滴灌、穴施肥水等技术;无灌溉条件的,组织群众人运车拉补水;同时邀请果业专家到村指导,动员群众对树冠多次喷清水,降温补水,减少落果。五是帮扶群众收入,拓宽增收渠道。摸排闲散劳动力,对接县域内项目、果园、林区,推动就近就业;组织60余人参与果园抗旱,20余人进入在建项目务工;同时,引导群众在野生连翘抚育区、中药材富集区合理采收,有效降低旱情带来的损失。(供稿:黄龙县崾崄乡)
责编:曾祥秋
编辑:汪欣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