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赴镇巴之约,启自然课堂!这里藏着最生动的教学密码

三尺讲台育桃李

镇巴致敬每一位师者

金秋九月

邀您换个地方“上课”

这个秋天

把课堂搬进青山绿水间

在自然里开启别样“教学时光”

语文:在山水人文间,写就鲜活篇章

镇巴的每一处风景,都是语文教学的 “生动素材库”。老师可带领学生开展 “竹林即兴写作”,用 “比喻” 描绘竹影摇曳的姿态,用 “拟人” 赋予竹笋向上的意志;也可组织 “自然诗歌创作”,以湿地的晨雾、山间溪流的叮咚、田埂野花的绚烂为灵感,让文字在自然的滋养中焕发诗意。

IMG_256

镇巴的非遗文化更让语文课堂充满温度,听苗族老人用方言讲述 “传说”,学生能感受语言的地域魅力;跟着渔鼓艺人学唱 “民歌”,在韵律中读懂劳动人民与自然的共生智慧;可以参与 “非遗故事编撰”,将苗绣的图案、镇巴民歌的场景写成短篇故事,让语文从 “纸上阅读” 变成 “沉浸式体验”,真正让学生爱上表达、学会创作。

数学:用自然作教具,玩转实用计算

镇巴的自然场景,藏着最鲜活的数学 “应用题”。 春耕时,让学生分组规划种植区域,计算 “每平方米播种量” 与 “地块总产量预估”;秋收时,统计玉米、水稻的实际产量,用 “百分数” 比较不同地块的收成差异;就连山间的木竹林,也能成为 “几何实验室”—— 观察竹子的圆柱形结构,探究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数一数竹节的数量,发现 “等差数列” 的规律。在这里,数学不再是符号游戏,而是丈量世界的实用工具。

IMG_256

英语:在场景中对话,练就地道表达

镇巴的自然与人文,为英语教学搭建了 “沉浸式语境”。学生可直观学习 “bamboo(竹子)”“wetland(湿地)”“wildflower(野花)” 等自然类词汇;老师可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动植物特征,在实践中突破 “哑巴英语”。学生可学习 “embroidery(刺绣)”“pattern(图案)” 等词汇,尝试用英语向同伴介绍 “刺绣步骤”;用英语记录 “sowing(播种)”“fertilizing(施肥)”“harvesting(收获)” 的过程,完成 “英语实践日记”;还能开展 “自然主题英语演讲”,分享 “My Exploration in Zhenba”,让英语真正成为沟通与表达的工具。

IMG_256

美术:以自然为画布,创作生态美学

镇巴的自然之美,是美术教学的 “天然画室”。学生可开展 “自然素描”:用铅笔勾勒竹子的挺拔线条,收集落叶、竹片、树皮等自然材料,制作 “生态拼贴画”,将湿地的白鹭、田埂的野花 “拼” 进作品,让美术创作告别 “凭空想象”,可对着晨雾写生,学习 “色彩渐变” 与 “光影捕捉”,画出 “水墨地图”;也可临摹刺绣中的花鸟图案,尝试用颜料在画布上还原 “非遗美学”;甚至可以开展 “自然主题版画创作”,将农耕场景、竹林风光刻进版画,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 “自然之美” 与 “人文之韵” 的融合。

IMG_256

体育:在山野间舒展,强健身心体魄

镇巴的山地与田野,是体育教学的 “户外操场”。春耕时,开展 “农耕体能赛”:分组进行 “插秧接力”“播种竞赛”,在劳动中锻炼腰腹力量与团队协作;秋收时,组织 “丰收搬运赛”,用箩筐搬运农作物,比拼耐力与爆发力;甚至可以在草地开展 “自然韵律操”,以树叶摆动、溪流流淌的节奏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舒展身体的同时,感受自然的韵律之美。在这里,体育不再是刻板的训练,而是与自然互动、强健身心的快乐体验。

IMG_256

亲爱的老师们

当语数英的知识在自然中扎根

当美与体的实践在山野间绽放

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学科能力

更是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知

这个学期,不妨带学生来镇巴

真正实现 “五育融合,自然成长”

开启这场 “学科 + 自然” 的成长之旅吧!

(供稿:镇巴县文旅局)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