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为笔,农业添彩。近年来,汉中市镇巴县积极践行总书记提出的“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依托“秦巴区域茶产业大脑”,大力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构建覆盖茶叶种植、生产、流通全链条的智能管理体系,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让千年茶乡在新时代绽放出富民强村的产业新活力。
基本情况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总面积3437平方公里,辖19镇、1个街道办、188个行政村(社区),常住人口20.6万。镇巴县生态资源富集,绿色底蕴厚实,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高纬度、高海拔、多云雾,被誉为“中国顶级绿茶核心产区”和“世界罕见高香茶区”,获评“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近年来,镇巴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乡村振兴和数字农业发展理念,加快培育茶产业新质生产力,建设“秦巴区域茶产业大脑”,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嵌入茶产业发展。凭借数据要素与产业融合的实践成果,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获评陕西省首批“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成为区域数字化转型标杆,实现了“小茶叶托起大民生,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共富图景。
主要做法
数字赋能品牌破局。运用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构建茶叶溯源平台,为每批次茶叶赋予唯一区块链“数字身份证”,一码汇集镇巴茶叶“生于云端、长于净土”的生长环境和“高海拔、日照足、云雾概率高”的地理优势以及“生态低碳、高山云雾、锌硒富集、香高味浓”的品质特性,并将生产数据、加工工艺、质检报告等信息由企业实时上传至链上存储,打通种植、生产、检测、流通各环节,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茶叶全生命周期质量信息,“可视化”呈现镇巴茶叶生态自然密码。镇巴茶叶以品质赢取优质优价,以科技创新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产品销量、品牌溢价取得新突破,推动镇巴茶叶品牌价值增长30%以上,成功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质”的转变,为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数字赋能样板。
数字驱动产销协同。针对传统茶产业“产加销”脱节痛点,打造全渠道产销对接平台,构建“线上销售+线下发货”融合新零售模式。县政府联合头部茶企,通过数字化系统洞察需求,精准计算产品供给,借助本土电商人才与网红IP参与线上营销,推动电商与线下店数据互通、资源互补、流量互导,同步搭建智能物流网络,整合订单、仓储、配送环节,茶叶从“茶园”直连“茶杯”。依托平台大数据精准分析,动态优化库存,达成“订单未下、货已备齐”,流通效率提升50%,仓储成本降低30%,镇巴茶叶远销国内外市场,助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镇巴茶叶走向国际
数字助力联农带农。通过数字化平台构建“企业+农户”帮扶帮带模式,实时对接用工需求与供给信息,打通用工就业信息壁垒,实现就业岗位精准匹配。平台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动态发布用工需求(如茶园管护、制茶、包装等),引导农户在农闲时参与相关工作,惠及8.6万余名茶农,人均收入增加30%以上。不仅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业、稳定增收,更通过数据化调度盘活农村劳动力,形成“数据增信、产业增收、技能增值”的联农带农新格局。
经验成效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茶叶企业通过数字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茶叶产量、品质进一步提高。2024年,全县新建生态良种茶园4100亩,改造低效茶园1.08万亩,培育丰产茶园1.56万亩,生态茶园总面积达到16.7万亩,5家茶企获得茶叶气候品质“特优”认证,15家茶叶企业通过绿色认证,市级生态茶园累计达到18个。
品牌价值不断跃升。通过数字化建设,镇巴茶叶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攀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迈进全国茶叶品牌矩阵,获评“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茶业百强县域”。“镇巴毛尖”上榜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全市第29件、县域第2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价值达到8.17亿元,4家企业上榜中国茶企业品牌,品牌价值突破1亿元。
市场主体蓬勃成长。通过数字赋能,茶叶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数字化生产线效能凸显,经营管理实力逐步增强。2024年,全县产茶6515吨,同比增长3.2%,实现产值13.32亿元,同比增长8.1%。县内茶叶经营主体达到64家,5家获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陕西怡溪春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
社会效益日益凸显。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茶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产量产值保持高速增长,还带动2.2万户8.6万名茶农稳定增收,茶产业已经成为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型绿色生态产业,“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照进现实。企业借助茶产业大脑,推广扩大生态种植方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供应链以及价值链等各个环节,提高了茶叶加工、包装、运输等效率,实现高效循环。
镇巴县以数字化构建“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服务网络化”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协同发展,探索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范例,为秦巴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镇巴方案”。(来源:镇巴县农业农村局)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