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走进略阳县兴州街道安坪沟村的蟾蜍养殖基地,750平方米的玻璃育种大棚内,一排排整齐的养殖池泛着粼粼波光,数万只幼蟾在浅水中灵动游弋,偶尔探出圆鼓鼓的脑袋,发出低沉的鸣叫。
“别看蟾蜍长得丑,它全身都是宝,蟾酥、蟾皮、蟾衣、蟾头都是名贵药材,经济价值相当高。”在养殖基地,老党员李继成指着蟾蜍眉眼带笑地对笔者说。
65岁的李继成是安坪沟村蟾蜍产业的受益者。“以前我都是种香菇,技术不过硬,也没啥销路,一年只能赚1万多块钱。”李继成说,去年10月,党龄30年的他响应村上“党建引领”号召,加入了村上新发展的蟾蜍产业,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为了精心照料蟾蜍,每天他都早早来到基地给蟾蜍喂食、换水、清洁。
“如今我在养殖基地打工,一年工资翻了3倍多,天天守着这个池塘就把钱赚了,家里攒了钱,买了新家电,蟾蜍成了咱们致富的‘金疙瘩’。”李继成说。
这些“金疙瘩”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还可与黄豆、叶菜类等作物混种套养,实现“一地两用、一田多收”。依托陕西悦沣农业科技公司与药企的订单合作,安坪沟村的蟾酥、蟾衣等珍贵药材可直供制药企业,为村民增加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我们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负责生产经营和管理,合作社投资入股分红,农户代养增加收益。企业在管理上实行‘五统一分’方式,后期我们会动员农户积极参与养殖。”该养殖基地负责人赵小明说。
昔日的“田间配角”在安坪沟村成了增收主角,蟾蜍养殖产业已成为村里发展的“金钥匙”。截至目前,该基地投放蟾蜍30万只,实现蟾酥产值50万元、蟾衣产值6万元,带动345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预计今年产值500万元。(来源:汉中日报)
责编:谷可
编辑: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