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水稻育秧时节,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迎来春耕繁忙时节。广大水稻种植户抢抓农时,有序开展育秧备耕工作,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在田间地头徐徐展开。
4月20日,在汉山街道草堰村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全自动高速育秧播种生产线正全力运转。从基质填充、精准播种到暗室催芽,秧盘在传送带上完成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智能温控系统实时监测着环境数据。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该中心每小时可生产1500-2000个标准秧盘,日均产能达1.6万盘,可满足500余亩大田机插秧需求。目前,育秧棚内整齐摆放的秧苗可覆盖3000余亩稻田。
“智能化育秧让效率显著提升。”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事处草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李双喜算起了科技账,“相较传统方式,如今的育秧周期缩短5-7天,人工成本降低60%,秧苗健壮率提升20%。我们除满足自有需求外,还承担周边5个村庄5000余亩秧苗的培育任务。”笔者走进智能化育秧大棚,只见电子屏实时显示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自动化设备精准调控着秧苗生长环境。
齐力村种植大户郑金发将28亩秧苗托管至此,看着长势喜人的秧苗感慨:“去年我育秧花了近万元,今年集中育秧仅需3300元,成本直降三分之二!”在汉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日本进口的井关全自动播种机正高效运转。“这套设备节省了40%人工,今年1900亩水稻预计能创收60万元。”负责人刘西汉表示。
据南郑区农技中心副主任王琦介绍,今年全区26万亩水稻中,7500余亩采用工厂化育秧,预计4月底前完成全部育苗工作。目前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5%,农业农村部门已组织50余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用科技力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来源:群众新闻网)
责编:曾祥秋
编辑: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