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高质量发展

从卖茶叶到卖风景

4月29日清晨,记者站在紫阳县汉王镇农安村新建的观景台上眺望,只见青山如黛、碧水环绕,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茶园梯田层层叠叠铺满山坡,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尽在眼前。谁能想到,这个三面环水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产业兴旺、游客纷至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以前没有桥,村民过河全靠一艘木船,外面的人进来也不容易。现在路修到家门口,进进出出都方便。”指着远处的跨河大桥,农安村党支部书记武贤波说。

山脚下,碧波缓缓流过,与坐落在山坡上的村庄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但在过去,村民可没心情欣赏眼前的美景。那时,河上没有桥,村里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不起来,外面的资源也进不来,村里人都想着法子到外面找出路。

这些年,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村里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基础上,布局梯田茶园、特色林果、蔬菜种植等农业产业,以及民宿、农家乐、康养、研学等旅游业,打造集多业态、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集群。

如今,农安村人居环境大变样,皱皮柑、玉白菜、黄金小柑橘等特色产业开花结果,生态游、田园游、文化游等文旅产业风生水起,不仅村里的农产品卖上了好价钱,独特的山水风光也成了吸引项目、游客进村的好资源。

在农安村海拔600米的生态茶园里,茶农储小兰正带着游客体验采茶。“左手托住嫩芽,右手食指和拇指一掐就采下来了。这样的‘一芽一叶’最值钱。”储小兰边示范边介绍,手起手落间,竹篓里很快就装满了翠绿的嫩叶。“过去村里的茶卖不上价,现在游客抢着买。”储小兰说。

茶,是农安村一项传统优势产业。这几年,村里依托地理优势,将近千亩山地改造成有机茶园,引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加工技艺、统一品牌销售,做大茶产业规模。

产业旺带来人气旺。沿村道而行,所到之处皆风景,拍照的游客随处可见。在位于村头的红军长征临时指挥部旧址展馆,一件件留有斑驳印记的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历史,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感悟。

“我们有特色产业、有红色文化、有美丽的自然山水。”武贤波介绍,这几年,在多方支持下,村里修缮了12处革命遗址,开发出竹编体验等多个特色项目,不断丰富旅游场景和体验,年接待游客量持续攀升。去年,农安村农文旅全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00万元,村集体经济纯收益20多万元。

小村庄变成网红旅游点,得益于农安村找准了路子、盘活了资源。靠着卖产品、卖风景,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

“这两年,我除了打理茶园,农闲时还到村里的农家乐和茶产业合作社打工,一年收入五六万元。”背着满满一竹篓嫩叶,储小兰往山下的茶产业合作社走去,“以前村里冷清得很,现在一到周末到处都是游客。产业多了、人气旺了,我们干啥都有劲。”

山风吹来,茶香四溢。阳光下的农安村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一条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正不断解锁绿水青山间的“共富密码”。(作者:群众新闻记者 黄敏|来源:群众新闻)

责编:谷可

编辑:韩婷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