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石泉县江南中学邀请县电教中心教研员杨海平来校举办题为《应用AI技术,探索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新路径》的人工智能应用专题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实操体验,感受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和巨大优势,激发教师学习人工智能的热情和动力,赋能教师专业技能提升。
本次培训采用理论讲解、实操体验和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县电教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了豆包、deepseek、Kimi、腾讯元宝、巧学错题本、闪剪等AI工具的核心功能,紧扣“备课、讲课、作业”教学活动各环节,示范了AI在备课资源生成、课堂动态分析、作业批阅反馈等方面的应用,为广大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思路、优化作业设计提供了启发和借鉴。期间,主讲人还就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工具选择、注意事项等作了专业指导,激发教师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适应新挑战的浓厚兴趣。
近年来,石泉县江南中学积极争取和协调资金支持,加大物力财力投入,加速更换教室智慧黑板的进度,信息化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同时,邀请专业讲师开展智慧黑板实操应用培训,通过半日教研等方式,广泛应用希沃白板、希沃信鸽等工具,挖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扎实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
拥抱新技术,“智”启新引擎。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后期将由学校相关技术人员牵头组织开展AI应用经验分享、课堂风采展示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接纳新技术、新工具,推动AI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打造互动合作、趣味十足、风格独特的课堂。
中心小学:垃圾分类“童心同行” 低碳环保根植心田
当前正值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城关镇中心小学以“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为主题,通过趣味问答、互动体验等方式,引导师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共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活动中,该校通过观看宣传视频、吟诵自编“垃圾分类顺口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知识,将环保知识厚植学生心中,提高学生动手参与、自觉践行垃圾分类的意识。在该校三四班教室,学生积极参与劳动课教师组织的垃圾分类知识抢答,短短十几分钟内就抢答了30道题。对于学生答错的题目,老师进行针对性讲解,以此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垃圾分类知识,为学生实现垃圾分类的“知行合一”奠定基础。六(2)班教室里,学生们模拟真实垃圾分类场景,化身“分类高手”,快速辨别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并精准投放。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垃圾分类技能,成为环保“达人”。
据了解,此次宣传周活动将持续至5月25日。在此期间,学校还将开展志愿服务、回收利用、“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将垃圾分类的理念融入师生日常生活,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推动垃圾分类从新时尚真正成为全民生活新习惯。
第一幼儿园:“爱心妈妈”家访 共架成长桥梁
为了做实、做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近日,城关镇第一幼儿园“爱心妈妈”家访活动正在温情开展。“爱心妈妈”们怀揣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通过实地走访、家园交流,走进留守儿童家庭,架起家园共育桥梁。
为使家访更具实效性,老师们在家访前精心准备,仔细梳理被帮扶孩子在园的表现,并与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时间。每到一个家庭,“爱心妈妈”们都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热情欢迎。她们与家长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同时还分享了孩子在园的点滴进步与成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双方深入交流育儿经验与困惑,共同探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老师来家里孩子特别开心,作为家长我也特别感谢老师的辛苦付出,也更清楚以后该怎么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了!”一位家长感慨道。此次家访活动不仅增进了家园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更让“爱心妈妈”们对孩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后续开展个性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园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幼儿园将持续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开展丰富而具实效的帮扶活动,用爱助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张磊 邓恒 龙艳红)
责编:谷可
编辑: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