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停学,孩子居家了,学生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大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好的情绪,避免出现亲子冲突。作为学生,遇到不好的情绪,大家可以利用呼吸放松法、冥想放松法和艺术表达法等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作为家长,大家要处理好和孩子共处的委屈感和有效性。
学生篇
合理宣泄法
当有不良情绪产生时,不要强行束缚自己的感情,应该合理宣泄,把其尽快释放出来。可以让自己哭一场或者向家长、老师、好朋友倾诉,聊一聊,请他们开导。
呼吸放松法
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后让呼吸慢慢变深变缓,也可以在此过程数呼吸的次数,以20次为一个阶段,每天坚持10-20分钟,就会有益身心。
冥想放松法
找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摆出舒服的姿势,然后闭上眼睛,想象最能使自己感到轻松愉快的生活情境。例如,想象自己在环境优雅、景色迷人的公园里休憩,在风光迷人、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中感受鸟语花香带来的乐趣,心情无比舒畅。
艺术表达法
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事情、如运动、画画、书法、跳舞等,在艺术创作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达到心情宁静和轻松愉快。
“三件好事”法
每天晚上记录今天发生的三件好事,可以是生活中一些美好的小细节,一次朝阳的升起,一次美好的夕阳落下,都感觉到小幸福小满足,这些是构成生活幸福感的主要来源。培养积极关注,推动积极情绪,渐渐的大家会变成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更推荐大家在晚餐时跟家人一起叙说这三件好事,既可以调整情绪,还可以促进与父母的交流,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
家长篇
家长该怎么处理共处中的委屈感?
委屈感是家长在亲子共处中的常见感受。居家相处阶段,家长的行为很可能出力不讨好,甚至可能会承受孩子的直接攻击。相处本不易,很多家长都有类似感受,不必否认、也不必放大该感受,正常化视角对待就可以了。
孩子情绪宣泄有助心理健康。具体情境下,孩子在家长面前的情绪表露可能是不合理的,但不合理的背后一定有来自孩子自身更大视角的“合理原因”,如自身的学业受困、情绪不良、人际冲突等的情绪迁移。孩子跟家长的关系越亲密,越有可能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情绪状态。家是一个容器,能够承受孩子的负面情绪越多,孩子越不压抑,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更好。
委屈的背后可能是成长契机。若孩子表现出言语或行为失当,家长可以借此与孩子展开讨论,比如了解孩子的生活状态、教习正确地表达情绪等。
共处篇
如何实现亲子的有效共处?
接受居家学习的局限性居家学习期间,很多家庭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对孩子学习全时段进行监管。因此,用往常较理想的学习状态来要求孩子是不合适的,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孩子进而逆反式不学。
营造和谐互动的家庭氛围吃饭的时候,可以将各自生活学习感悟,阅读心得体会,培育餐桌文化;一起做家务,明确分工,分享生活小妙招,形成家庭凝聚力;一同休闲娱乐,健身益智,陶冶情趣,培养共同的爱好或习惯。
让居家生活具有仪式感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讲,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居家隔离期间,亲子之间有了更多相处的时间,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为家庭成员学会某一项技能,工作取得一些成绩,家居环境的改善举杯庆贺。(来源: 金台社会心理服务)
责编:卓西玲
编辑: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