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镇巴县兴隆镇茅坪村的秸秆回收点,一场“变废为宝”的生态实践正高效推进。通过建立规范有序的秸秆回收体系,兴隆镇成功将以往令人困扰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优质青储饲料,不仅从源头上遏制了秸秆焚烧现象,有力守护了蓝天白云,还促进了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秸秆回收,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走进茅坪村秸秆回收点,指示牌清晰醒目,运输车辆有序进出,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宣传栏上“建房特色整齐、配套设施到位”等标语,展现出村庄的文明新貌。以往被废弃或就地焚烧的秸秆,如今经过统一回收、粉碎和加工,转变为营养丰富的青储饲料。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因秸秆焚烧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更实现了秸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为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饲料养牛,生态链条激活养殖新动能。在兴隆镇茅坪村镇巴县喜之秀农牧有限公司的肉牛养殖基地,青储饲料加工厂内机器轰鸣,工人正忙碌地照料着健壮的牛群。养殖场环境洁净,牛栏设计科学,肉牛生长状况良好。这些牛群所食用的,正是由本地回收秸秆加工而成的青储饲料,成本低廉且营养均衡。秸秆饲料化不仅显著降低了养殖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更构建起“秸秆—饲料—养殖—有机肥—农田”的绿色农业循环模式,减少了化肥施用,改善了土壤质量,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
产业联动,为乡村振兴注入“牛”力量。2024年末,兴隆镇存栏牛3852 头,镇巴县林园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入党积极分子黄山川的带领下,购置了全套青储饲料加工设备,形成了从秸秆回收到利用的完整产业链。这一模式不仅推动了肉牛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也带动了本地就业和运输服务等相关行业成长。以往被农户视作废料的秸秆,如今成为肉牛的重要口粮。图中“领航牌”运输车正将打包好的秸秆运往加工点,展现出养殖场与农户之间协同高效、互利共赢的回收网络。这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创造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生态与发展的双赢。
兴隆镇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要抓手,依托镇巴县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的政策支持,积极推动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将生态农业与畜牧业深度融合,不仅有效治理了农业面源污染,更培育出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乡村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兴隆镇 段明才 赵明军)
责编:谷可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