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到直不起身,却因担心诊疗费用一拖再拖;癌症晚期被疼痛反复折磨,还误以为疼是正常的,忍忍就过去—在低中收入人群中,这样的疼痛困境并不少见。2025年10月20日国际镇痛日来临之际,为打破“忍痛就医”的僵局,践行“消除疼痛是患者基本权利”的承诺,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疼痛科牵头联合精神心理病院、肿瘤胸外科、麻醉手术室在外科病院一楼拉开大型公益义诊帷幕,把多学科镇痛服务“送上门”,为受疼痛困扰的群众点亮’无痛’希望。”
多科协作:打造 “一站式” 镇痛服务
10月20日上午8:30,外科病院一楼的义诊现场已暖意涌动。咨询台刚完成搭建,等候的群众便围拢过来,有人手撑腰侧、脚步迟缓,有人轻按胸口、眉头微蹙,眼中满是对缓解疼痛的迫切期待。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带着专业设备与科普资料分工协作—一场以 “守护无痛权益” 为核心的公益义诊就此拉开序幕。
疼痛科刘康副主任医师、杜峰副主任医师,重点针对颈肩腰腿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骨质疏松痛等常见急慢性疼痛,为患者细致查体、开展疼痛评估,结合影像资料制定包含药物指导、物理治疗的个体化方案,尤其强调基层可及的低成本镇痛手段,降低群众就医成本;肿瘤胸外科苗满园主任医师,聚焦癌性疼痛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与用药史,耐心解答晚期肿瘤疼痛控制难题,主动纠正 “疼只是肿瘤附属症状” 的错误认知,引导患者重视疼痛管理;麻醉手术室王志涛主任医师围绕术后疼痛管理与药物规范使用展开服务,用通俗语言破除 “镇痛药物必成瘾” 的误解,针对阿片类药物等常用镇痛药物的剂量、疗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专项指导,保障用药安全;精神心理科范超望主治医师,结合疼痛与情绪的关联特性,为长期受慢性疼痛困扰的患者提供专业心理疏导,讲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干预方法,助力实现 “生理 + 心理” 双重镇痛。护理团队同步开展便民服务,免费为群众测量血压、血糖,发放包含常见疼痛防治、居家用药安全等内容的疼痛自评尺与科普手册,普及实用健康知识。
精准帮扶:破解低中收入人群就医痛点
“腰痛缠了我好几年,总怕去医院花钱多、流程复杂,一直没敢好好检查。今天不光多科专家一起给我看,还教了在家就能练的康复操,连后续去社区医院拿药报销的事儿都讲得明明白白,这趟真是来对了!” 刚拿到诊疗方案的周边社区居民李先生(化名),攥着写满用药指导和康复建议的纸条,语气里满是激动。针对低中收入人群 “怕花钱”“不知去哪治” 的困境,义诊团队提前准备,梳理医保报销镇痛药物清单,标注药品、适用症及报销比例,让群众清楚 “哪些药能报销、能省多少钱”;另一方面绘制基层就诊流程图,明确初诊、转诊路径并附咨询电话。帮群众避开 “就医绕路” 的麻烦。这些举措不仅解了群众当下的疼痛难题,更打通了长期镇痛的 “省钱通道” 与 “便捷路径”,让低中收入人群就医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切实感受到医疗服务的温度与公平。
成效显著:推动优质镇痛服务常态化
从疼痛科的个体化方案,到精神心理科的身心双镇痛;这场国际镇痛日义诊,不仅为30余名群众解决了当下的疼痛困扰,更为18余名重症患者建立随访档案,这场义诊不是“一次性服务”,而是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守护群众“无痛权益”的起点。在“消除疼痛是基本权利”的道路上,我们将以此次国际镇痛日活动为契机,推动多学科协作常态化,让优质镇痛资源下沉到更多社区、更多基层角落,让“疼痛有人管、就医少花钱”成为常态,真正实现“镇痛公平”的初心承诺。(供稿:疼痛科 张蓓蕾 马卓云 供图:张蓓蕾)
责编:赵鹏
编辑:刘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