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家庭,但他们在长期的平凡生活中,始终以孝善仁爱、勤劳诚朴的良好家风为范,奉亲敬老,教子成才,把普通的日子过得幸福美满。近日,安康市2025年度“好家庭”典型出炉,白河县仓上镇刘贤平家庭荣入其中,成为我们身边践行孝义美德、引领文明新风的鲜活榜样。

刘贤平住在红花村六组大山上,妻子周远香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家里现有7口人,两个儿子、一个儿媳和一个孙子。刘贤平的叔父刘绪洲是聋哑残疾,今年76岁了,跟他一起生活已30多年。熟悉他们的村干部说,夫妻两文化不高,但在家庭教育上,平常很注重为孩子灌输修身立德思想,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家国情怀,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先后应征入伍,投身国防事业。如今,大儿子刘良海在部队一干就是12年,已成长为一名素质过硬的现役士官。二儿子刘良军去年退役后参加公考,在省应急管理厅工作。

一个暖和的午后,和村支部副书记高朝来、包村干部张洪波一起来到刘贤平家,碰巧,他前段时间到山东一个桥梁工地打工去了。堂屋里,周远香正在给哑巴叔叔擦洗手脸。已是后晌午了,老人不会才起床吧?见我们投来不解的目光,周远香连忙解释:“叔这段时间身体不太好,中午睡了一觉刚起来,我经管他洗了,再给他弄碗汤喝!”随即,厨房里一阵响动过后,周远香端出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葱花蛋汤递给老人。眼前的每个细节,或许就是几十年来,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生活剪影。
周远香终于在对面坐下来,和我们真正搭上了话。这个50出头的农家妇女,由于操持家计和种地务工,长期劳累,看上去体型消瘦,脸颊爬满了岁月的沧桑。
“跟他结婚32年了,那时候家里人多,爷奶、公婆加上哑巴叔,一家5个老的,不发狠奔就难以维持生活。但即使再苦再累,也不能叫老的受苦受罪。”周远香说,为了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两口子起早睡晚的奋斗,丈夫除了做些收购山货的小生意,还抽空出去打工,自己则不仅要侍奉老小,喂养牲口,还种了十几亩地,稍微有点闲暇,也在附近找些零活做。因为太忙照顾不过来,两个儿子从小学时就学会了洗衣做饭,帮她分担家务。后来,爷奶和公婆相继去世,夫妻两在十多年里艰难地安排了4个老人的后事。
“我的公婆为人老实本分、勤劳善良,在老人家跟前也很孝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晚辈的榜样!”周远香回忆与老人们一起生活的情景,感慨地说,曾有人好意提醒她和丈夫把叔叔送到敬老院去,但被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绝。“那样艰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现在家里只有一个老人,我们更要细心照顾好他的晚年生活,这是做人做晚辈起码的德行。”

心存孝义有福报,最贵善小而常为。如周远香所言,这个普通的家庭,因为家风传承,便有了爱亲敬老的孝道榜样;因为良好教养,便有了兄弟同心的家国担当;因为勤劳朴实,便有了苦尽甘来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我们每个家庭都值得学习的地方。(图文:朱明富)
责编:刘迪
编辑:刘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