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创优微视

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对秦岭违规穿越探险行为说“不”!

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与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秦岭的核心保护区险象环生、生态脆弱。然而,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和网络平台的传播,“秦岭违规穿越探险”逐渐从小众行为演变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秦岭违规穿越探险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秦岭生态环境,对个人安全构成威胁,也耗费了大量公共救援资源。在此,交小研向全体同学发出提醒和倡议: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对秦岭违规穿越探险行为说“不”!

IMG_256

秦岭是我国中部呈东西走向的一条山脉,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主峰太白山海拔为3771.2米。秦岭狭义上位于陕西南部、渭河与汉江间,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至嘉陵江;广义上西起昆仑,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一带。

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是一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之处,也划分了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同时,秦岭也是长江与黄河流域分水岭,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

秦岭物种丰富,有“生物物种库”、“基因库”之美誉。有珙桐、红豆杉、独叶草、太白红杉等重要保护植物,以及核桃、柿子、板栗等经济作物。秦岭还是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等珍稀动物的家园。

作为中国古人类和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秦岭见证了周、秦、汉、唐等王朝兴衰,拥有悠久的历史与重要的文化资源。

IMG_256

何为违规穿越探险

违规穿越探险是指:未获相关部门批准,私自进入自然保护区或限制区域开展穿越、登山等活动的行为。

以秦岭为例,违规穿越探险具体包括以下三类:

未经批准,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或攀登3500米以上山峰;

未按规定报备,在秦岭特定管控区域(如生态脆弱区)或不具备通行条件的区域(如未开发的原始林区)组织活动;

虽经批准进入,但违反规定(如偏离路线、擅自停留)。

相关部门针对鳌太线、冰晶顶、光头山、鹿角梁等重点路线,秦岭旅游景区及箭峪岭跑马梁、东梁、太平梁、草链岭、冻山等穿越路线实施精准管控,并配备了电子围栏、高清摄像头。

IMG_256

违规穿越探险的代价

违规穿越探险,是一场结果未知的生死赌局。在自然界中,人的生命何其渺小,生态环境又何其脆弱。秦岭违规穿越探险行为既带来人身财产损失,又破坏了自然生态,其”代价”不可估量,难以承受。

山区天气变幻莫测,短时间内可能出现暴雨、狂风、暴雪等恶劣天气。这些极端天气不仅会给违规穿越探险者带来身体上的损伤,还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严重危及生命安全。

自然保护区等地常地形复杂,存在陡峭的山峰、深邃的峡谷、茂密的丛林以及隐蔽的沼泽等危险地形。违规穿越探险者由于缺乏专业的导航设备和熟悉当地环境的向导,极易迷失方向,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海拔3000米以上氧气稀薄,温度极低,违规穿越探险者的剧烈运动,容易造成呼吸困难、头痛恶心、体力不支、失温休克等严重健康问题。

违规穿越探险者无法携带大量的生活物资及工具。穿越探险路线全程没有补给点,违规穿越探险者难以获得急缺的食品、药品和水,在森林山区居住和生存难度极大。

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生存着许多具有攻击性的大型野生动物,部分动植物的体内含有或会主动释放毒性物质,而违规穿越探险者不具备良好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无法分辨或应急处置,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违规穿越探险者在途中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难以降解,将改变土壤结构,影响土壤透气性与透水性,甚至污染水源,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人类在保护区的活动会惊扰野生动物,破坏它们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尤其在繁殖季节,可能导致种群迁移或繁殖失败,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和食物链平衡。

违规穿越探险者为开辟道路,常使用刀斧劈砍灌木丛;为保障生存会砍柴烧火,既破坏植被,又有火灾风险。频繁的人类踩踏会直接摧毁地表植被,高海拔地区的植被一旦破坏,几十年都难以恢复。

IMG_256

救援难度巨大

违规穿越探险区域大多无信号、无路径,且未提前报备,一旦遇险,救援人员往往需耗费数天确定位置,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参与救援的消防队员、搜救队、当地村民、志愿者等人员,也将承受自然保护区的安全风险,将面临迷路、受伤等问题。

搜救行动通常需要大量人员参与,雇佣专业搜救队伍和本地向导,并使用贵重设备辅助寻找,如直升机、无人机,搜救犬、雷达等。这既给违规穿越探险者的家庭经济造成巨大压力,也极大的浪费了社会资源。

违规穿越探险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秦岭核心保护区(海拔2000米以上、主梁两侧各延伸1000米、主梁支脉海拔1500米以上、主沟两侧各延伸500米范围内)不得进行与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无关的活动,包括组织穿越、登山、露营、探险等行为。违法相关法律法规,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违规穿越探险组织者未经备案进入秦岭自然保护区开展活动,将被处500元至2万元罚款;参与者明知活动未备案仍参与且造成严重后果,也将面临200元至2000元罚款。经执法人员劝阻仍执意进入,或故意损毁封护网等保护设施的,还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面临警告、罚款甚至拘留处罚 。

违规穿越探险造成秦岭生态环境损害的,需承担生态修复费用,还可能被要求在媒体上公开道歉。在因违规穿越探险导致的救援行动中,搜救人员和志愿者在救援过程中所需的工资报酬、装备损耗、人身保险等必要成本,有权向接受救助的受益人追偿。

若违规穿越探险中伴随污染环境、猎捕珍稀野生动物、造成火灾、破坏自然保护地等行为,将触犯《刑法》。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失火罪、破坏自然保护地罪等,面临有期徒刑、罚金等刑事处罚 。 以暴力、威胁方式阻碍执法人员执行职务的,还可能构成妨害公务罪,依法将从重追责 。

IMG_256

远离违规穿越探险

秦岭的壮美源于原始与脆弱的共生——它从不会拒绝心怀敬畏的访客,却必会惩戒违规闯入者。我们都应对秦岭违规穿越探险行为说“不”!

树立法治观念,强化安全意识。主动学习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制度规定,强化风险意识,严守法律红线。做好自身健康安全的“第一负责人”,克制不必要的挑战欲和探索欲。别让“旅游探险”变成“惨痛悲剧”,别让“任性一时”变成“悔恨终生”。

做好活动规划,选择正规景区。假期旅游时,应做好科学规划,应前往合法正规、开发完备、安全保障充分的景区。若计划进行户外探险活动,务必提前向相关管理部门咨询、报备,并获取许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制定详细活动计划,包括路线规划、行程安排、应急措施等。在景区游玩时,务必遵守园区规定,不可擅自偏离路线。

保护自然环境,传递生态理念。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敬畏大自然,保护珍贵稀有物种,不在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污染物。凝聚社会共识,守护祖国生态屏障,自觉远离、抵制违规穿越探险行为。

秦岭之美,在于“守护”和“善待”,青春之美,在于“责任”和“担当”,守护自然生态,珍惜宝贵生命,拒绝任性探险,严守法律红线,让我们携起手来,对违规穿越探险行为说“不”!(供稿:宁陕县江口镇)

责编:刘迪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