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郑区小南海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重要指示精神,通过“五步工作法”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事后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变,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2025年以来,矛盾纠纷攻坚行动以来排查的纠纷问题全面清零。
风险“早预警”——织密“雷达网”,矛盾隐患无处藏。
发挥村支书、村“两委”成员、网格员、村级调解员人熟地熟的优势,建立“一支书三员”矛盾化解吹哨人工作机制。鼓励“支书加三员”作为平时“吹哨人”,积极排查上报矛盾纠纷,确保纠纷能够得到及时处置。对复杂矛盾,选取当事人邻居、乡贤作为临时“吹哨人”,密切关注关心当事人状态。今年以来,“吹哨人”反映矛盾纠纷30件,及时劝阻制止伤害行为8件。
源头“清淤塞”——搭建“连心桥”,诉求表达有渠道。
建立定期走访入户制度,联村领导牵头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每周入户,与群众拉家常,以倾听者的姿态,用心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急难愁盼,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苗头,争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镇村两级干部通过“随访随调”方式化解矛盾纠纷27件。同时,整合联镇维稳工作组、镇村包联单位等力量参与走访,及时查漏补缺,确保不放过一个诉求、不漏掉一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好群众诉求反映平台,优化“一站式”矛调中心,整合信访接待、人民调解、协助司法确认等功能,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化解烦心事”。
专班“强跟踪”——创新“工作法”,矛盾纠纷精准调解。
进一步细化“红黄蓝”三色管理机制,对复杂矛盾建立由金牌调解员牵头,公安干警、联村领导、司法所所长组成的“智囊团”,对劳务损害、交通事故等专业领域的纠纷“对症下药”,跟踪调处,确保案结事了。通过专班跟踪机制,历时两个月,面对面调解4次,背对背调解20余次,最终成功化解一起复杂的劳务损害纠纷案件。在总结过往案例和镇村调解能手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总结“宣、听、调、议、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通过系统化的纠纷调解流程,提升调解质效,多起民事侵权纠纷实现了“当日反映、当日调解成功”的良好效果。
机制“强筋骨”——筑牢“防火墙”,长效治理不反弹。
建强群众参与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院坝议事会”的重要一环,通过法律顾问讲法律、镇村干部明事理、邻里乡亲拉家常等形式,村民群众现场“劝一劝、评一评”,监督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建立诚信红黑榜,对互谅互让、握手言和的案例进行宣传,对恶意不履行协议等不良行为进行曝光,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向好向善。定期回访当事人,组织调解员、网格员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动态掌握协议履行情况,及时解决群众后续诉求;针对复杂矛盾实行“多方联动回访”,确保问题不反弹、矛盾不升级。
效能“晒成绩”——构建“闭环链”,治理成果看得见。
建立矛盾纠纷化解“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成效清单”动态管理,在每周分析研判会上公开晾晒化解成果,倒逼推进化解进度。坚持复杂矛盾“一事一档”,矛盾化解后对调处全过程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案例梳理分析,确定土地纠纷、婚恋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等纠纷中的风险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12条,形成“预防—调处—化解—复盘—预防”的完整工作闭环,实现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基层治理能力双提升。(杨祺祥 陈璐)
责编:曾祥秋
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