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镇巴县长岭镇:生态赋能产业兴,乡村振兴入画来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在秦巴山脉腹地,镇巴县长岭镇正以生动的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近年来,长岭镇立足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通过“中药材+文旅”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今的长岭,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方兴未艾,百姓生活蒸蒸日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生态筑基”重塑产业基因,打造绿色增长极。在海拔1200米的九阵坝中药材基地,一场传统农业的“绿色革命”正在上演。长岭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的“5G+智慧农业”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空气温湿度等20余项指标,实现水肥精准滴灌,使农药使用量减少40%、化肥减量35%,亩均节水达50立方米。陕西金慧方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5000平方米组培车间,采用“植物克隆”技术年产优质种苗10万株,成功培育出淫羊藿、黄精等6个道地药材品种,其中“秦巴1号”大黄获地理标志认证。“我们建立了从种质资源保护到生态种植的全链条标准体系。”长岭镇党委书记介绍,通过推广林药间作、仿野生栽培等生态种植模式,建成200亩淫羊藿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在深加工环节,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SC认证生产线,将药材边角料转化为药浴包、保健茶等衍生品,实现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以“山水为媒”激活生态红利,谱写农旅融合曲。仲夏时节,“好爸爸农场”里游人如织。200亩研学基地,巧妙融合了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农业科技。游客既能体验传统采药、宣纸制作等非遗项目,又能在5G智慧温室观摩无土栽培技术。农场创新推出的“认养一畦农田”活动,吸引200余个城市家庭参与,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长岭镇深挖生态资源禀赋,构建“一核两带三区”文旅格局:以九阵坝村为核心,打造“中药康养”和“农耕体验”两条精品线路,形成生态种植观光区、非遗文化体验区、民宿度假区三大板块。首创“中药材+文旅+康养”产业链条,32个在建项目勾勒出“医、养、游、学、创”“五位一体”产业蓝图,一个集种植、加工、研学、度假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正在崛起;2024年接待游客3000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万元。特别打造的“四季药香”旅游节,春季采茶制茶、夏季药花观赏、秋季果实采摘、冬季药浴养生,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的“幸福靠山”。以“创新赋能”转化生态价值,构建共富新机制。在长岭镇集体经济产业园,11个村联合成立的镇级投资公司正召开年度分红大会。通过创新“生态资源-资产-资本”转化机制,各村将林地、水域等生态资源折价入股,整合资金800万元发展绿色产业,2024年实现分红213万元,较上年增长35%。“现在生态补偿金加上园区务工收入,年收入能到3万元。”中坝村脱贫户王大叔笑着说。电商直播“跑山阿红”团队正在推销“长岭望月”大米,每公斤售价较普通大米高6元,仍供不应求。2024年全镇电商交易额突破300万元,带动320户农户增收。

以“文化铸魂”守护生态根脉,培育文明新风尚。走进九阵坝村史馆,墙上“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金山银山”的标语格外醒目。长岭镇将生态保护写入村规民约,设立“中药文化传承奖”,评选“生态卫士”36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老药农讲生态”“少儿自然教育”等活动10余场,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在污水处理站旁建起的“生态明理堂”,每月举行“环保议事会”,村民共商环境治理难题。通过“红黑榜”制度激励垃圾分类,全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创新推出的“生态积分”制度,村民参与植树造林、河道保洁等可兑换生活用品,累计已发放积分6000分,兑换物品价值上千元。(长岭镇  沈继文)

责编:谷可

编辑:刘佳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