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南郑:紧盯农时 召开2025年粮油绿色高产高效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秋粮田管现场会

7月11日,南郑区紧盯农时在汉山街道办裕丰源家庭农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新集镇富民家庭农场水稻示范基地召开了粮油绿色高产高效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秋粮田管现场会。

IMG_256

目前,南郑区水稻、大豆、夏玉米陆续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共生期,正是秋粮田间管理关键期。为防范灾害性天气,确保秋粮安全生产,抓好这一阶段秋粮田间管理工作,促进苗情转化,为夺取秋粮丰收奠定基础正当时。

IMG_256

会上,南郑区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分别针对水稻、玉米、大豆苗情和气候特点,就化学控旺、促弱转壮、水肥运筹、病虫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措施现场培训。一、大豆玉米化控。大豆玉米化控是防范灾害性天气,减少损失的有效手段。通过有效化控可以有效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分生长速度,缩短大豆玉米基部节间,降低穗(荚)位、株高,抑制大豆徒长,增强大豆玉米抗倒性。二、看苗施肥、促弱转壮。加强肥水运筹,促进苗情转化。根据玉米种植密度和目标产量,对偏弱缺肥田块,在小喇叭口期可亩增施10-30公斤尿素(或碳铵25-60公斤)提苗,在大喇叭口期再追施一次(用量同前)壮杆。在吐丝期,趁雨或趁墒追施速效氮肥(如亩施尿素5-10公斤),作穗肥,增加玉米穗行数、粒数,增粒增重。三、水稻及时复水、施好孕穗肥。7月中旬,水稻田必须进行复水,结合复水亩追施氯化钾(颗粒)5-6公斤,对于秧苗偏黄的缺肥田块,可再追施尿素2-3公斤,促进苗情转化。四、防病治虫。强化病虫绿色防控,降低发生基数,最大限度减少病虫草害损失。对水稻、玉米各自的“两虫两病”,选用适宜的杀虫剂、杀菌剂、增效剂、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复配使用,水稻做好“两防一喷”,大豆玉米做好“一喷多促”,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IMG_256

在现场会上,南郑区农技中心主任蒋利轩强调:水稻、大豆玉米生产关乎南郑区今年秋粮安全,切实加强当前水稻、大豆、玉米田间管理,既是落实省市要求,也是为夺取今年秋粮丰收打基础,因此,要求各镇村经营主体、广大农户和各区域站要立即行动,会后一定都要按照现场会培训的技术要点抓好落实,筑牢2025年粮油安全防线。

在现场会上,开展了大豆玉米化控无人机飞防和水稻追施氯化钾人工作业演示,部分主体负责人还进行了生产交流和技术分享。全区粮油种植主体和部分种植户代表参加了会议。

(来源:南郑区农技中心 黄正强)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