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返乡逐梦新天地 助推乡村振——记临镇镇姚加坡返乡创业大学生张露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临镇镇姚家坡村大学生张露返乡种植羊肚菌,他以科技赋能农业,种新品,闯销路,带领乡亲们一起共奔致富路,把自身梦想融入乡村发展中,以青春之笔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IMG_256

清晨的阳光照射在临镇镇姚家坡村的大棚种植基地,一颗颗沐浴在金色阳光下的大西瓜油亮饱满地爬满地面,瓜农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瓜,基地里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这是今年种植的第二茬瓜菜,四月份第一茬羊肚菌收获后,我们紧接着种植西瓜,马上西瓜下架后我们会再种植一茬蔬菜,实现土地“三茬轮作”种植,增加经济效益。”种植户张露说。

张露出生于1991年,2013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土建工程师。在建筑工程局工作了三年后,这位90后青年,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情怀,毅然辞去建筑工程师的工作选择回乡创业,用科技的知识和青春的力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外地的张露接触到羊肚菌种植,随即到外地的羊肚菌种植户那里参观,当了解到种植羊肚菌是一项投资小、保收益的项目时,张露决定回乡发展羊肚菌种植。通过不断外出学习、查阅资料、试验试种,掌握了适宜大棚生产空闲期种植羊肚菌的关键技术,探索出了“菌+瓜+菜”一年三茬高效轮作模式,通过技术指导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看着村民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张露的脸上洋溢着成就的喜悦。

回乡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前期试种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从菌种的选择、培育,到生长环境的调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准把握。张露每天泡在实验田里,仔细观察羊肚菌的生长情况,详细记录数据。遇到问题,他就查阅资料,向专家请教,和村民一起讨论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终于成功培育出了适合本地种植的羊肚菌品种,并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春收菇、夏收瓜、秋收菜”三茬轮作模式,大大提高了群众收入。

“张露是一个有想法、敢创新,扎实肯干的年轻人。他返乡创业后,面对村里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积极加入“村两委”班子,带动班子成员和广大村民搞研究、兴产业,带动了村民增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姚家坡村党支部书记吴新昌说道。

羊肚菌产业的兴起,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提起张露,乡亲们都亲切地竖起了大拇指。“张露这娃是个有本事的人,以前我种两棚西甜瓜,每年收入个一两万块钱维持生计。自从跟他搞了这个“三茬轮作”后,收入翻了一番,每棚能多收入一万多块。”村民卢世俊满意地说。

“前年我们建起了羊肚菌菌种厂,同时购置了烘干机等设备,鲜菇没有及时卖出,我们就烘干储存。然后采用“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90%以上通过批量收购方式供应给经销商,剩余少量产品面向终端消费者开展零售。干菇收购价格根据菌菇品相、等级等指标综合评定,区间为400—800元每公斤,鲜菇产品价格根据市场供需及品质波动,定价区间为25——30元每公斤。主要售往四川、东北等地,销路很好。”张露说。

看着蓬勃发展的羊肚菌产业和日益富足的村民,张露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他说:“上大学并不是要逃离农村,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乡村。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因地制宜引入更多适宜本土发展的新品,促进产业多元化,增加群众收入。用自己的所学所识向村民科普农业知识以及传授农业技术,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农业,为家乡的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探索和努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供稿:宝塔区临镇镇)

责编:曾祥秋

编辑:汪欣阳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