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创优微视

黄龙县白马滩镇:一院皂香爱满屋

10月13日清晨,薄雾散去,阳光洒进黄龙县,照进了白马滩镇白马滩村部的院落里。

“嗡嗡嗡……”一阵轻快的洗衣机运转声,打破了连日阴雨后的宁静。

杜林锋站在院子里,听到这熟悉又规律的声音,欣慰地笑了,“天终于晴了,得赶紧把丁大娘的衣服洗干净,别让老人家等着。”

杜林锋是白马滩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一名民政协理员。每周,他都会把村上困难老人的衣物收起来,送到村部“爱心洗衣房”集中清洗。

IMG_256

小村也有洗衣房?这得从村里老人被忽略的那些日常说起。

白马滩村是全镇人口最多的村子,老年群体占比更是突出。一直以来,“洗衣难”像空气里的尘埃,存在,却因不紧急,始终没人放在心上。

直到去年深冬,杜林锋走进周金秀老人家。水盆里,老人那双布满老茧、关节变形的手,费力地揉搓着一件厚厚的外套。

“一个人,烧水太麻烦,凑合凑合就行了。”周金秀说着,又将衣裳使劲揉了两把。

“凑合”两个字,像根针扎进杜林锋心里。从那以后,他工作笔记里的“洗衣难”,变成了周大娘洗衣时通红的双手、王大爷晾衣时微颤的身影。

这样的困扰,在黄龙县每个村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空巢老人和残疾人来说,“洗衣”这件小事,早已成了一道无法回避的生活难题。

老百姓盼着什么,政策就朝着什么方向走。

当各村的情况一一上报后,黄龙县委、县政府立刻给予回应。2025年初,带着对村民们的牵挂,农村“爱心洗衣房”迅速落地生根。

IMG_256

今年7月,白马滩村“爱心洗衣房”开始运行。洗衣机一开动,村民好奇又讶异。

“这些碎事政府也管?”“啥,洗衣服还免费?”“给取,还给送?”……

面对村民的疑问,杜林锋没有急着辩解,而是把洗衣流程一步步展示:按照名字编号、颜色材质分类,贴身衣物单独洗、厚重被褥专门处理,洗后烘干叠齐、送衣上门。

杜林锋还把村民请到洗衣房,现场监督。看着脏衣服变得洁净如新,村民们的疑虑渐渐消散,主动送来衣物的人越来越多。

一件件衣服在清水中翻涌,漂去的不仅是污渍,更是横亘在老百姓“凑合”与“体面”生活之间的遥不可及。

8月底,黄龙县“爱心洗衣房”助洁服务全面铺开。175名分散特困供养人员成为服务的核心对象,各乡镇还主动延伸触角,覆盖孤寡老人、残疾人员等特殊群体。

“爱心洗衣房”一开就停不下来。每个乡镇配备1至2名专职管理员,采用“村级代收代送+自主预约”模式,每周由民政协理员上门收取,洗后再逐户归还。

更让杜林锋惊喜的是,小小洗衣房,竟成了连接老人与外界的“暖心纽带”。每次收送衣物时,他都会顺便看望老人,看看家里的米缸满不满、水电有没有隐患,再陪老人说说话。

“幸福不就是吃饱穿暖、有人惦记嘛。”杜林锋说。

“以前洗被套要累大半天,现在不仅不用自己动手,还能有人来陪我拉话,心里暖和得很!”白马滩村村民李抗盈满是感激。

“洗衣”虽小,却见证着老人们从“凑合度日”到“舒心生活”的幸福蜕变。截至目前,全县7个“爱心洗衣房”累计服务群众2300余人次、清洗衣物8600余件。

阳光透过窗户,洒满“爱心洗衣房”的每一个角落,满院皂香混着阳光的暖意,漫出院子,飘向村里的每条小巷。

“林锋,我的衣服又脏了,啥时候来取?”

“来喽来喽,一会儿就到……”

(来源:延安日报)

责编:谷可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