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态健康

西乡县中医医院:实施鳃裂瘘管切除术 终结患者17年顽疾

近日,西乡县中医医院耳鼻喉科成功为一名深受疾病困扰17年的青少年患者实施了鳃裂瘘管切除术,解除了其长期以来的病痛。

路某(化名),女,自出生起,颈部正中下方便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局部红肿,伴有少量渗液。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自行停止,皮肤也逐渐恢复正常,因此家属未曾重视,也未进行系统诊治。然而,在随后的17年间,该部位的红肿、渗液症状反复发作,不仅影响了局部美观,更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潜在的健康风险和心理负担。

为求彻底治疗,路某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西乡县中医医院寻求帮助。接诊后,耳鼻喉科医生高度重视,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先天性鳃裂囊肿(瘘管)”。这是一种源于胚胎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疾患,瘘管反复感染、流液是其典型特征。

面对这一跨越了漫长岁月的病症,西乡县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术前讨论,全面评估了手术风险,并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了病情、手术的必要性、过程及预后,充分解答了他们的疑虑。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的完全理解和同意后,手术如期进行。

术中,手术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精细操作,成功完整切除了病变组织,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周围的正常神经、血管结构。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颈部困扰其多年的红肿渗液症状彻底消失,伤口愈合良好,不久便康复出院。

发病原因:源于胚胎期的“小遗憾”

人的颈部和面部在胚胎发育第4-8周由鳃弓、鳃裂逐渐分化形成。若此时鳃裂的上皮组织未完全退化、残留下来,就可能在颈部、耳周等区域形成囊性结构,即鳃裂囊肿;若残留组织形成连通体表的通道,则会出现瘘管,导致反复渗液–路某“颈部正中下方间断渗液17年”,正是典型的鳃裂瘘管表现。

目前多数病例为散发病例,无明确遗传倾向,母体孕期感染、接触有害物质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症状与体征:从“无痛肿块”到“反复渗液”

先天性鳃裂囊肿/瘘管的表现因人而异,常见类型及症状如下:

囊肿型:多为颈部或耳周无痛性肿块,质地柔软、可推动,大小从黄豆到拳头不等,若继发感染会出现红肿、疼痛,甚至破溃流脓。

瘘管型:像路某这样,瘘管开口于颈部皮肤,会反复出现渗液(清亮或淡黄色液体),尤其在感冒、劳累等免疫力下降时更明显,长期不愈可能继发感染,出现局部红肿、异味。

路某的瘘管位于颈部正中下方,属于少见的第三或第四鳃裂来源(多数鳃裂病变位于颈侧)。

耳鼻喉科提醒

若发现颈部或耳周出现无痛性肿块、反复渗液或红肿,尤其病程较长时,需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明确诊断,避免长期困扰。(供稿:西乡县中医医院)

责编:刘朋涛

编辑:雷娜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